为切实做好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发展机遇,着力招大引强,助力“百强进位”,打造“三区三基地”,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成势见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
2023年,全市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含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化工(含大健康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兴产业等“4+1”主导产业要实现亿元以上签约项目质量和单个项目签约金额明显提升。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00个,项目投资总金额不低于500亿元,其中总投资100亿元及以上产业项目1个,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产业项目15个。鼓励引进一批总投资亿元以下的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加强外资招引,力争全年引进1个以上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的项目。
二、坚持产业链招商
(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继续围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含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化工(含大健康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兴产业等“4+1”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力争到“十四五”末,每个主导产业有1个50亿级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有3个以上10亿级的链核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产业配套企业),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4+1”主导产业聚势成群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作出招商贡献。
(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招商。积极对接武汉都市圈产业发展,优化“4+1”主导产业招商图谱,科学筛选重点目标企业和产业集群,精准做好招商项目谋划。紧盯全国“三类500强”,大力引进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配套企业落户。
(三)发挥产业链专班的招商优势。充分发挥好五大产业链专班抓项目招引和落地服务的作用,推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高位推动产业链招商和项目落地;产业链上单位、五大产业招商分中心、引进单位和落户地形成合力,从项目信息分析、项目考察、项目评审、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开工建设等,开展全程服务。
三、坚持精准招商
(一)校准招商重点区域。瞄准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调整重点招商区域,把招商重点和招商力量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台地区、华中地区等重点区域,争取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
(二)明确乡镇园区产业定位。把天门经济开发区作为项目引进的主战场,其中天门高新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含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仅限生物产业园核心区)、纺织服装(以国投产业园为重点)等产业;天门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仅限龙腾服装小镇)等产业;岳口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小板镇重点发展智能家居、模塑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蒋湖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其他乡镇在利用现有存量资产招商的同时,积极引进项目落户天门经济开发区;文化、教育、旅游、商贸、服务和物流类项目由主管部门和落户地政府负责招引。
(三)创新精准招商方式。创优节会招商。借助进博会、大健康博览会、楚商大会、台湾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陆羽茶文化节等国家级、省级、市级节会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撮合项目对接,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各产业链招商专班、乡镇办场区、驻外招商机构每月在招商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寻找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开展资本招商。加强与基金公司合作,将基金公司掌握的优质项目引入天门;探索产业基金招商,加强政府引导基金整合,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探索市场化招商。加快构建市场化的招商体制,通过与知名招商机构合作,以协议招商、代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形式,利用招商机构专业优势及项目资源优势,快速精准导入企业,提高招商质效。推广校友招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搭建校友回归投资兴业的桥梁,一体化推进引资引智引技。坚持以商招商。依托本地已落地重点产业项目和知名企业家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产业链集聚。实施“回归工程”。抢抓重要节庆活动天门籍企业家返乡省亲等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对接活动,推动天门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新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特别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财政奖补、用地保障、物流运输、污染物排放指标、用能和用工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式给予政策配套和保障服务。
四、坚持专业招商
(一)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招商队伍,通过推荐选拔、公开选聘、抽调挂职等形式,吸收一批政治素质好、懂经济善谈判的干部,形成不少于100人的招商干部队伍。加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驻点招商人员配置,把有热情、懂招商的优秀干部安排在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邀请专家对招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二)拓展大数据招商。高效运用多平台专业搜索引擎工具,筛选有效投资信息算法,建立大数据精准招商资源库。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目标企业投资动态、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中介机构等途径,收集有效项目信息。
(三)优化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招商项目信息收集,对于获取的项目信息及时报送,重大项目要第一时间报告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优化预审方式方法。选优配强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小组成员,产业链链长和分管副市长参加评审会,明确评审标准,规范评审流程,提高项目引进规范性和评审规格。规范合同文本。组建由市招商服务中心、司法、审计、财政、法律顾问、引进单位、落户地等组成的合同起草和审查专班,进一步规范合同文本和合法合规性,保障权利义务对等,政策落实兑现。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对项目在谈、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全流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落地、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
(四)完善“飞地招商”。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完善《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对符合落户条件的飞地项目,实行项目引进单位与落户地从签约到投产达效全周期分享成果,天门经济开发区与下辖4个园区所在的乡镇共担招商任务,共享招商成果。加强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飞得来,落得了地”。
(五)利用存量招商。梳理全市闲置厂房、土地、楼宇以及其他存量资产资源,制作存量资产招商地图,以回收、并购、重组、租赁等方式挖掘闲置存量资产潜力,大力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五、加强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市领导高位推动、靠前指挥,做到重大方案亲自衔接、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问题亲自协调,以上率下升腾招商气场。各产业链专班、天门经济开发区、各乡镇办场、市招商服务中心要每月向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研究重大招商事项,落实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务求工作实效。产业链链长每月至少带队外出招商1次;产业链单位要明确1名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参与产业链招商,产业招商分中心全员参与产业链招商,形成招商合力。市招商服务中心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签约活动。天门经济开发区、侯口街道办事处、岳口镇、多祥镇、小板镇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外出招商2次,其他乡镇办场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外出招商1次。市直有关部门每年提供亿元以上有效信息不少于1条。
(三)突出督查考核。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对提供项目有效信息、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等各个环节科学设立招商引资考核指标,严格落实“月通报、季考核、半年拉练、年终结账”的工作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招商引资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
(四)加强经费保障。落实湖北省招商引资活动经费管理相关规定,举办重大招商活动及开展驻点招商涉及的招商接待、差旅费予以保障。
(五)强化政策支持和招商激励。调整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区域竞争力;对社会组织(包括中介招商、商协会等组织)或个人(不含国家公职人员、项目投资方)成功引进的项目给予奖励。适时调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六)鼓励干部担当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天八条”,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容错免责机制,精准科学审慎实施容错,最大程度调动和保护干部干事积极性,营造支持创新、鼓励改革、宽容失败、允许失误的干事创业氛围。
来源:天门市招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