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动员调结构,发展走向商品化。“以前我们都是苞谷、红薯、洋芋、辣椒、萝卜都种一点,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最后一点收入都没得,在街道的动员和扶持下,今年我种辣椒3亩得了2万多元。现在又种了两亩地的油菜,希望来年能有好的收成。”正在地里移栽油菜的杨大叔激动地说。
像杨大叔一样,在街道的宣传引导下,种植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年下来也都有了不错的收入。为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凤城街道根据不同时节的种植需求,提前备足种苗、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据统计,2022年发放优质稻种2289亩,油菜种子6000亩,土豆种子19500公斤,烤烟苗近1000亩。
此外,街道紧盯市场需求,通过宣传动员、大户带动等方式,鼓励广大村民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精品水果、粮油等经济作物种植,逐渐改变以往自足自给的农业生产模式,稳步提升农产品商业化率,助力群众增收。
农机普及提效率,种植全面机械化。“这种遥控飞机飞行在农田上空两到三米,施药时用气流来吹开蔬菜叶子,能有效喷洒农药,减少防治死角,而且效率非常高,远距离操控施药也很安全。对于我们种植基地来说,机械化操作节约了不少人工成本。”八甲蔬菜种植基地技术员一边熟练操作,一边介绍。
只见微型直升机升降折返于稻田上方,轻盈灵巧,一边飞行,一边喷洒农药,5分钟不到,3亩菜地已喷洒完毕。除了田间这位洒药小能手,田间地头更常见的是翻犁、收割、运输等大小型农用设备。
近年来,凤城街道通过农机购置直补、农机操作培训、农机免费检修等方式,积极推广农用设备,不断提高机械化率,让劳动力从过去种植繁重的农事劳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种植效率。
定向培训强本领, 农民队伍专业化。“凤城街道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成立了烤烟种植、稻田鱼等工作专班,组建了三支职业农民队伍,聘请了20名技术员,把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他们,用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刀刃上。”据凤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吴芳红介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凤城街道紧盯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农业经营模式、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种养殖技术等实用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自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了50余次专业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
除了集中培训,凤城街道带领种养大户、致富能手走出县外,走进农业产业示范园开眼界长见识,并通过邀请农业专家或指派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手把手传授种养殖技术,全力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支农业专业化队伍,全程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设施添动能, 管理实行标准化。“现在种地比过去省心多了,水渠引水到田,农机能开到地,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年年都是丰收年。”说起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村民们赞不绝口。
凤城街道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通过新建、改造、扩建等方式,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让希望的田野焕发新生机与活力。
同步配套建设育苗大棚、冷库、滴灌管网等基础农业设施,为农业产业精准管理提供设施保障,有利于农业生产从育苗到田间管理再到农产品挑选、包装上市均采取统一标准进行管理,产销全程实现科学化、标准化。
集中流转促增收,产业实现规模化。“我家的三亩地都流转出去了,光一年的租金收入就有2100元,我又到坝区上干活,一年也有26000多元的收入,生活越过越红火。”算起收入账来,钟鼓村杨仁海津津乐道。
村民通过土地出租和到基地务工实现了双增收。街道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凤城坝区8000余亩闲散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划使用。根据田间土质科学规划为烤烟种植区、蔬菜粮油区、精品水果区,全部实行规模化种植,同时采取套种或接茬种,促进一地多用、一季多收。
土地整体规划后,分片租给贵州金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黔东南继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柱县扬扬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惠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土地、人力、技术等资源,把农业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做优,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全面激活农业产业振兴动力引擎。
来源:天柱县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