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仑乡木腊村委会龙留村小组位于板仑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4公里,距村委会4公里。全村均为壮族,共有29户135人,有耕地80.03亩,林地663.81亩,户均耕地2.35亩、林地19.5亩。近年来,随着绿色铝园区入驻,“一路一桥”等项目建设,龙留村发展趋势明显,全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为抓手,采取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建共治共管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一是“思想引领工程”铸魂。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带着党员和群众一同商讨产业发展计划,与工作专班共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召开会议谋划产业10余次,梳理产业发展项目11项,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立合作社富宁县龙留众联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规范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推动全村绿色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面对群众有顾虑、转变观念难等难题,龙留村支部书记赵跃廷积极行动,敢于求变,6名村干部带头先行种植蔬菜、养殖肉牛,通过做给群众看、引导群众干,强化思想引领,打消了部分群众“不敢干”的顾虑,推动龙留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从“跟我上”到“一起上”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切实打通群众主动寻求发展的“最后一步路”。
二是“产业提质工程”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早些年,由于不懂技术,传统八角、油茶产业规模小、不集中、产率低问题突出,村民产生种植杉树灭八角油茶的想法,经乡党委政府与林业部门对接,邀请专家和技术员指导,村民看到可观的产能前景,加上现在价格趋势向好,村民转变想法,积极配合技术员开展低效林改造,产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全村按照“村社一体,合作共赢”的思路,成立富宁县龙留众联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汇聚全村力量大力发展绿色种养殖产业,探索“田地种蔬菜、田间桃梨果、山上扶八角油茶、林间养畜禽”的发展模式,将龙留村建成绿色铝园区的“菜篮子”和“后花园”。针对龙留村果蔬产业规划能力差、种植技术不高,养殖业“散、小、弱”问题,邀请县、乡农技专家,选聘技术人员驻村一对一指导,从选购良种、苗木培育到打塘开沟、苗木下地、畜禽入圈,手把手教授,逐步解决群众“不会种”“不会养”的问题,真正做到为产业提质,促群众增收。
三是“村企联建工程”聚力。“产业有了,怎么卖,如何助农增收?”这又是摆在龙留村民面前的一个问题。若没有专门的组织对接市场,农产品销售只能靠群众吆喝,由于缺少门路,摸不准市场的“脾气”,大量的农产品不是低价出售就是积压在地里,卖不出去,产品销售成了难题。而龙留村紧抓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挂钩帮扶木腊村、龙洋村乡村振兴的绝对优势,通过开展“村企联建”,发展“订单式”农业,扶持发展绿色蔬菜和畜禽养殖,专供园区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收购模式,实行保底收购、效益分红,由富宁县贤友商贸有限公司向园区企业和重大项目指挥部配送蔬菜,各方合力有效解决了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是“环境整治工程”强基。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龙留村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通过拆除危旧辅房,改建雨污管网,改造村内道路、圈舍、厨房和户厕,村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每周卫生清扫活动,制定“月打分、季评比、年奖励”的考核机制,将29户农户纳入评比对象,建立“红黑榜”制度,把整治和维护人居环境作为一项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形成人居环境有人管、有制度、可持续的良好局面。龙留村在绿美乡村建设中,本着“多一点就地取材、少一点花钱购买”的理念,由村干部带头,群众主动投工投劳,在村内主干道和村庄两旁种植桂花树、蔷薇花,把废旧的红砖、青砖、瓦片、石头、陶罐、磨盘等乡村元素作为堆砌景墙的材料,打造独具地域和文化特色“微田园”景观带,既展现了村庄特色,又留住了乡村韵味。裸房、旱厕、泥泞路,家禽乱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这些现象是龙留村的“过去式”,通过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取而代之的是基础设施完备、村庄干净整洁、乡村更美丽宜居的画面。
背靠山洼地,答出好成绩。龙留村乡村振兴的号角早已吹响,蓝图也将描绘得更加美丽。接下来,龙留村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以“文山之干”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继续锐意进取、大干快上、争先创优,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齐心协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来源: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