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村水泉镇牙沟水村乡村建设开启现代化农村新篇章
九月村里风景如画,田间地头丰收忙。九月的牙沟水,不仅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在产业发展方面,更是成绩喜人。美丽乡村,精心做“点”,精致串“线”,精美呈“面”。目前,牙沟水村融合柳州城和鹯阴城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建成沿黄地带湿地、坎儿井、百年枣园、月河晚照等特色旅游景点,已全面完成中心村建设项目(建设成中心小学、标准化幼儿园、综合文化广场和老年幸福公寓一所,农家书屋一间,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并配村医2名),正在开展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彰显文化特色的文化墙、公益广告标牌、垃圾桶摆放等已陆续完成,整体建设效果已初步显现。产业发展更是为群众过上富裕生活铺就康庄大道。
精心谋划严密部署,有序推进建设高效完成。牙沟水村立足一个“早”字,提前谋划工程项目、完善规划编制、开展环境整治等各项筹备工作,精准把握建设要求,杜绝大拆大建,实地勘查勘测,规范招投标程序,并以“三项工作法”加快项目推进、保证工程质量,即:一是日工作推进会法。项目建设期间,村“两委”和项目负责人每日召开推进碰头会,及时研判分析当天工作情况,推进工程项目的进度。二是项目施工现场跟踪服务法。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组,负责日常工程协调和项目推进,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杜绝项目实施中放任不管不问不协调的现象。三是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工作法。在开展项目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做到项目建设与乡风文明等齐头并进。
完善设施补齐短板,注入村庄发展新活力。围绕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标准,对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硬化道路15公里,新修渠道衬砌46公里,路灯亮化310盏,新建卫生厕所556座,抗震房改造980户,建设美丽庭院340户等;投资3000余万元在一社高铁2号路附近建设搬迁户小区;投资1000万元新建惠民广场2个2100㎡,休闲小游园4处,新建廊亭5座、栈桥1000米,景观墙3处,铺装鹅卵石路600米,栽种绿化苗木1200株、绿化色块24亩。整合资源开展美丽乡村提质升级建设,极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样板间。
以美为形优化环境,提升乡村整治“新颜值”。牙沟水历年来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动全村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奋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美丽乡村。以“喜迎二十大,乡村展新颜”为主题,针对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和“五清一改”等重点内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全面摸清109沿线、全村人居环境状况,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产业融合带动发展,为民富民谋求新发展。牙沟水村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引擎,以撂荒地整治为机遇,发展现代农业,开展新型玉米种植5600亩、菊芋种植527亩、特色大枣种植3000亩;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生猪养殖45户2900头,肉牛养殖8户153头,肉羊养殖42户1750头。今年以来,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闲置土地527亩,集中种植菊芋, 推动农业不断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有效解决 “有田无人种”的土地撂荒问题,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0余万元收益。创办甘肃新鹏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甘肃晟林苗圃专业种植合作社2家合作社,围绕大枣种植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带动本村及邻近村8000余户农户积极发展种植业,让广大农民成为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行家里手”,有力促进了“水泉甜酥枣”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双丰收”。投资10个亿建设文冠果产业示范基地,占地3860亩,将于202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创造就业岗位1500个。依托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村民自发筹集资金成立“巧手生花”编织坊,纯手工编织竹篮、毛衣、工艺挂件、水果篮等民间手工艺品,将手造融入民众生活、公共文化、文旅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因“手艺”更兴旺,极力打造更具文化气息的美丽乡村。
下一步,牙沟水村将不断强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创建,不断加强乡村风文明和“五治融合”乡村治理建设,将牙沟水村建设成别具一格的现代化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来源:平川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