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重点围绕产业项目支撑、多元人才驱动、基层党建引领等内核方面,精准发力、实干担当、奋发笃行、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美丽、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乡村建设,努力将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强化产业项目支撑,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实效
该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把工业项目招大引强作为促进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开展工业集中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次,清理体量小、质态差的企业,盘活闲置存量资产,优化整合厂房资源,进一步提升工业集中区企业质效,为新招引企业留足发展空间。坚持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围绕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发展规划,引导种植大户、市场主体开展规模以上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发展高效种植业、健康养殖业等富民增收新途径,突出农业招商,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依托“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中精力盘活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大力推广“畜禽-菜-鱼”生态循环多层种养和双井瓜蒌养殖项目。坚持产业错位发展。以特制胜,积极培育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依托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衍生创立“生态大米、生态猪、有机蔬菜”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供应品牌;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进一步提升品质、优化经营方式,拓展市场,不断擦亮高质量品牌底色,让品牌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强化多元人才驱动,全面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培育“领头雁”,发挥先行军作用。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前沿,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加大对“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开展招商政策、惠民政策、农业技术、基层管理等专题理论辅导;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帮助他们开拓思维,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制定激励保障政策,出台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办法,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形成“雁阵效应”。利用“土专家”,发挥主力军作用。土专家作为本土人才,其实践经验丰富,是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挖掘基层一线各类土专家,建立底册清单,动态管理,推行“土专家+”发展模式,引导其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和决策;建立“帮、扶、带”机制,引导“土专家”与“低收入户”结对帮扶共建,提高低收入户致富能力;对可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行业的“土专家”,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其产业化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培育更多土专家。招引“新乡贤”,发挥生力军作用。新乡贤群体具有知识、能力、资金优势。用活用好乡贤资源,摸排乡贤信息,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镇村主要干部结对挂钩乡贤,定期联系、拜访,搭建镇村对外文化、技术、信息、资本交流平台;建立新乡贤帮促机制,推选爱家乡、有情怀、有能力乡贤挂职乡村发展顾问,直接参与乡村振兴;进一步弘扬新乡贤助力振兴文化,大力营造“人人为家乡”比学氛围。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持续拓展“党建+”发展模式。围绕乡村振兴规划和布局调整,推进村级阵地体系功能建设,打造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红色矩阵”,让“红色堡垒”真正发挥服务群众、助推发展的聚合、辐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目前该区顺河镇顺东村“党建引领、集成振兴”项目已产生收益,富民壮村作用已开始显现。持续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对标省级优秀党组织创建要求,深度挖掘红色基因,持续打造党员量化积分、“党建+协商”等特色党建品牌,促使学有榜样、做有方向、评有标准。倾力打造“设施规范、功能丰富、影响广泛”的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动能”。持续锻造本领过硬振兴队伍。突出政治素质培养,开展年轻干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等活动,提升年轻干部张口能说、提笔能写、政策解读能准的能力;建立“一带一”师徒结对和青老干部共建制度,选派年轻干部下村挂职,注重年轻同志到一线岗位轮岗锻炼,增长才干,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干部以大舞台,让青年干部能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熟悉乡情民情、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来源:淮安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