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宁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引育,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创新推出产业用地复合供应方式,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强化土地差别化管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一是产业用地复合利用力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天宁区转变传统制造业用地模式,产业用地复合利用紧扣新产业、新业态,对企业用地项目详细评估、筛选,形成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及新型产业。通过创新、知识积累的自我选择效应和企业之间的学习示范效应,强化了技术创新效应。以常州通信技术产业园为例,坚持“三新经济”与创新多核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按照“强链、补链、延链”要求,招引5G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功能性芯片、半导体材料等集群产品(项目),拉长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链条,形成研发企业的集聚效应。
二是产业用地复合利用力促要素高效配置。通过园区内产业变革和空间重塑,实现产业用地供给与创新型经济的精准匹配,提升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的综合效益。以常州汽车智能零部件产业园为例,将产业转型升级与用地复合利用有机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生产性研发功能为主的新兴产业用地落地,激发企业不断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兴产业为供给对象,通过延展土地用途释放叠加效应,形成区域内产业集群效应和区域间产业链纽带效应,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同时,园区土地容积率不低于2.0,远高于全国开发区平均综合容积率0.98的水平,提升了产业用地全要素集约化水平。
三是产业用地复合利用力促产城融合发展。一方面,产业园需要与城市进行融合互动,通过复合化设计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服务设施及公共交通等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城关系。另一方面,园区内部的产业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融合,能够为产业工人提供便捷的服务、人性化的空间、良好的环境。如常州通信技术产业园在用地复合功能配比上以生产研发为主,以科研办公、商务休闲为辅。而万都金属智慧物流园由仓储式交易加工区、内河码头装卸区、数字化交易中心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组成,实现了生活、商服等城市化功能与仓储、商务办公等产业类功能的有效复合,破解了传统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制度障碍,产城融合有了实质性发展。(陆劲松 韩春艳)
来源: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