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加强各类政策协同,推动龙湾区、高新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温政发〔2023〕5号),结合实际,现制定以下政策。
一、扩大有效投资政策(龙湾区发改局、高新区<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实施)
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重大产业三大领域,重点围绕省“千项万亿”、市“百项千亿”工程,组织实施“抓项目扩投资提质提效”专项行动,2023年,着力推进160个以上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30亿元以上。力争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围绕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17.52亿元,重点投入农林水利、交通设施、文教卫体、城市建设更新等领域。
2.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累计储备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60亿元以上。开展专项债项目常态化储备,加大对各已发行债券资金使用进度的督促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做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储备和贷款投放,更好承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2023年使用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1亿元以上,争取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100亿元以上。
3.加强土地要素保障。2023年,完成征迁清零面积1000亩以上,启动经营性土地做地1500亩以上,产业用地做地1200亩以上,年内用地出让500亩以上。完成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任务,积极向上争取省级及以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4.加强用能要素保障。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能耗指标,积极做好能耗单列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取“十四五”新增能耗跨年度跨地区统筹使用指标。实施高能耗企业预算化管理,科学制定有序用能预案,增加企业用能的预期性和可控性。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和储能项目建设实施意见》。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型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享受“三年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对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规模以下企业存量用能空间,经第三方机构确权后,可用于平衡重大产业项目用能需求。安排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用于项目能耗平衡,腾出用能空间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5.支持推进重点领域投资。围绕交通道路、农业水利、社会民生、房地产等四大重点领域,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完成项目投资180.21亿元。
二、科技创新政策(龙湾区科技局、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和人才局牵头实施)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以“两区一廊”建设为主线,聚焦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眼科技创新“八大抓手”,重点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力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6%,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
6.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围绕平台、企业、人才一体化推进,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5亿元,重点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引育、产业企业培育等工作。
7.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创新积分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应用场景的谋划,重点加快推进“企业创新积分贷”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先投后股”试点工作企业覆盖面,力争新增试点项目2个。鼓励企业加大与海外科创资源对接合作,加快布局建设国际合作机构。支持国家、省级国际合作载体创建。
8.深化科技人才引育工作。深入实施科技人才集聚工程,以“省市重大人才工程”等计划为抓手,发掘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具有竞争比较优势、辐射能级高的区域性人才高地。采取“项目+平台+人才”模式,做好2022年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落地跟踪服务,办好2023年大赛,实现以赛引才结硕果,奋力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发展加速度。
9.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工作。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加快成果产出。认真落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十个一”机制,根据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指南,优化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新型研发机构考核评价与规划引导。
10.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对接省三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建设,聚焦产业优势,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启动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以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为目标,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计划,经公开遴选或择优委托,突破一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的区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争取立项10项以上。
11.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库,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让各类创新主体对扶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12.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对录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的规模以上企业,按上年度自行申报并允许在税务部门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制定政策予以补助。
13.实施双创载体激励政策。用足用好省、市大孵化集群相关政策,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依据“七个一”标准积极推进大孵化集群发展,迭代推进孵化空间打造、专业运营机构招引、科创项目引进,新增大孵化集群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省级以上双创载体2家。
三、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政策(龙湾区经信局、高新区<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实施)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围绕“5+5”产业深入实施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全力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提速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力争更多产业纳入省“415X”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2023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400家。
14.统筹集成各类财政资金支持。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先进制造转型升级、优质企业竞争力提升、集群服务体系构建及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3.5亿元。
15.强化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设立科创产业子基金,不断探索和优化“基金+直投”模式。2023年,争取新设立2只以上子基金,在管子基金规模超25亿元,撬动其他资本3倍以上,完成基金年度投资项目10个以上,投资金额超10亿元。积极对接国内外优秀管理机构,争取实现龙湾QFLP基金“零”的突破,争取超30家基金管理机构与龙湾区、高新区(经开区)开展投资深度合作,帮助优质企业获得基金投资超15亿元。
16.优化金融支持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精准发力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以上。支持政府性融担机构放大担保倍数,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在保规模,年末支农支小余额达18亿元以上。
17.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2023年,新增工业用地(用海)供应量争取2000亩以上。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积极探索限地价竞核心指标方式供应。完成工业用地大调查,绘好工业用地开发利用“一张图”。对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25%以上的出让土地,因司法处置、政府风险处置或政府实施优先收购权需要,可实行预告登记转让制度。
18.促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2023年,争取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1800亩、拆除重建(“工改工”)面积800亩以上。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00亩,盘活的存量土地优先支持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工业用地增容,制定“工业上楼”产业导向目录,出台“高容积率、高税收、低地价”的奖励政策,推动企业“应上楼尽上楼”。
19.加强制造业人才招引培育。各级重大人才工程及人才计划推荐人选向高端特殊钢、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产业等重点产业倾斜,海外引才计划申报人选和“瓯越英才计划”推荐人选中上述重点产业占比达80%以上。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和“万名工匠”培育工程,2023年新培育市级卓越工程师3名以上,培养技能人才7400以上。新增配租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
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龙湾区商务局、高新区<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全区服务业五大新突破,做好新区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找准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以上。
20.塑造服务业集聚新空间。以国际云软件谷、温州文昌创客小镇、TOD印象汇、吾悦商圈等平台为引擎,带动状蒲片、整体有机更新,加快推进落地汽车城等项目,打造温州城市经济新版图。把握亚运会赛事红利,创建省级赛事集聚区,推动万达商圈、奥体中心、永昌堡等片区联动发展,打造温州东部消费新高地。推动商业街区、邻里中心等建设,成为沿海现代产业带消费特色集聚地。
21.打造服务业特色新品牌。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结合青山控股、DXC等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信息软件等特色服务业。
22.提升服务业平台新能级。以温州文昌创客小镇为依托,做强做大省级第二批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立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培育名单,争取创建1家以上市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争取省级特色小镇命名。
23.构建服务业企业新梯队。围绕服务业重点平台建设,力争落地2个以上服务业领域的500强、头部企业。开展服务业“凤凰行动”,建立服务业企业上市后备库,争取新增2家以上服务业后备上市企业。加快服务业企业上规上限,完成“小升规”服务业企业10家、“限下转限上”40家以上。
24.强化服务业要素新保障。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服务业帮扶举措,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促进财政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政策集成落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进等升位,引育1-2家符合省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
五、交通强区建设政策(龙湾区交通局、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局牵头实施)
以打造东部枢纽新城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建成投用运行市域铁路S2线龙湾段和贯通金丽温高速东延龙湾段,加快通海大道西段工程、永昌路改建工程,提速推进甬台温高速扩建、机场大道东延工程、沿江快速路、环山南路建设进度,加快滨海大道高架工程前期研究进度,配合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从千万级机场向三千万级机场跃进,力争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
25.增强财政要素保障能力。围绕支持现代公路网、东部枢纽建设,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9.77亿元。其中,现代公路网快速路及主干道建设资金7.92亿元、农村公路改造资金1.85亿元。
26.持续落实交通物流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运输企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省属国资路段ETC货车八五折优惠政策。便利货运车辆通行,落实进出的货运车辆进城通行证“一网通办”“一城通办”。支持新能源轻型及以下厢式、封闭式货运车辆在平峰时段可通行。
27.服务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取消2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制度,优化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驾驶员诚信考核。在辖区内的重点货运场站开展“司机之家”建设。
六、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龙湾区商务局、高新区<经开区>投促局牵头实施)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抢订单稳外贸拓市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2023年,货物贸易出口增长6%、全国份额保持不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28.支持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围绕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利用龙湾区本地文旅商资源和温州湾新区特色产业资源开展“首店首发”招引培育行动,深入推进信息消费、文旅消费、工业旅游消费、时尚消费、夜间经济等消费试点建设。鼓励和支持预制菜产业创新升级规模化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争取培育“中华老字号”1家,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财政安排首发首店、企业可持续发展、工贸分离、零售集聚发展奖励等资金1000万元。
29.培育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支持本地电商龙头企业、直播电商企业或电商创业带头人带头建设5个以上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强化资源联动,构建品牌塑造、项目孵化、IP打造等支持体系,在园区打造、主体培育、配套建设、综合保障等方面全力提升电商整体生态。鼓励电商企业赴外地参加各类电商展会,积极对接优质电商平台资源和渠道资源,争取今年落地直播电商基地1个。
30.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动外贸企业出境参展、洽谈,全年组织130家次以上企业参与境内外拓市场增订单活动。做强本土国际性展会,积极参与举办第二届中国(温州)国际泵阀展览会。提升地方金融机构外贸企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参与度。加大外贸政策支持,安排外贸惠企资金4000万元以上。
31.支持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深化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培育2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家跨境电商引领型企业,举办10场以上对接交流活动,培训跨境电商相关职业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加快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推荐企业参评省级公共海外仓,推广“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应用。
32.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全球大招商”行动为主线,参团赴欧洲、东盟、台湾等重点国家和地区,聚焦高端服务业项目全力招引;联合市级部门举办跨国公司走进温州系列活动,推动重点产业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深入交流合作。全年给予外资项目奖励1500万元以上,力争实际使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
33.深化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全面拓展和深化与RCEP国家多维开放合作,积极谋划举办涉外经贸交流促进活动,适时举办第二届“青山论坛”。强化RCEP实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外贸企业对RCEP贸易规则和政策红利的知晓率、参与度和获得感。积极鼓励企业扩大RCEP区域投资和贸易规模,提升与RCEP国家贸易活跃度,释放区域经济合作潜力,进一步发挥和凸显外经带动外贸的产业特色。
34.鼓励跨国经贸交流。深入实施跨国公司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辖区企业参与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支持开展“投建营一体化”和资源回运业务。积极搭建“走出去”平台,组织参加经贸投资洽谈活动。争取实现纳入全省跨国公司榜单2家以上,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35.支持举办消费促进活动。以“消费礼包旺市场”活动为载体,深化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聚焦夜食、夜游、夜购、夜赏等主题场景,持续开展元宵惠购节、进博集市等多领域的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热点区域3个,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全年发放消费券3600万元以上,持续刺激拉动消费,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七、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龙湾区农业农村局、龙湾区发改局、高新区<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实施)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特色农业强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三基三主”十大工程,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36.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市级推行居住证和居住时间跨区互认转换改革,落实“省级共性+市县个性”积分制度,贯彻执行《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区)新市民量化积分管理实施细则》,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浙里新市民”应用全覆盖,上线更多积分应用子场景。
3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财政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领域,全年计划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6亿元以上,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8099万元。其中,稳产保供、绿色安全、基础设施、农业“双强”等支持农业高质高效资金4218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等扶持政策资金2600万元;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支持乡村宜居宜业资金800万元;农民共富、扶持村集体经济等支持农民富裕富足资金481万元。
3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持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0.5%的基础上,对科技、“三农”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倾斜。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用补贴政策,获得龙湾区、高新区(经开区)国有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贷款并缴纳担保费用的企业,给予融资担保费用总额50%的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助20万元。
39.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垦造。全年完成高标农田改造提升和新建项目4个,涉及亩数2600亩以上,总投资金额约2240万元。
40.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永兴数智农业公园、粮食功能区、海滨围垦农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设,按照“一区一品”的思路,整合辖区农业品牌资源,培育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公共品牌;促进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质,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建设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家。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形成一条年产值超5亿元多业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41.加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及时发放中央、省、市下达的耕地地力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50万元以上。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行动,研究制定粮食生产补贴激励政策。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05万亩以上、产量1.08万吨以上。
42.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集中整治风貌落后村20个,新建省级未来乡村2个(金色埭头、罗山双岙)、市级未来乡村1个(清秀郑宅),新建和美乡村示范村6个,培育“百姓宁村”“古街镇南”村域型未来乡村和永中街道镇域型未来乡村。实施城中村(经合社)综合整治评星晋级制度,全年计划创建30个星级村。
43.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积极申报省级农业“双强”项目,今年谋划农业“双强”项目2个,其中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总投资8900余万元,滩涂贝类良种繁育基地总投资440万元,争取入选省级农业“双强”项目。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龙湾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实施)
紧扣“共同富裕增进年”目标要求,重点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要事,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儿童友好”“全民眼健康”等10个民生工程。
44.充分发挥财政保障作用。按照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的要求,办好民众关心的“身边”实事,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47.81亿元。其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资金4772万元,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资金122406万元,学前教育资金23500万元,医疗卫生资金73000万元,公租房补助资金等800万元,困难群众、残疾人、优抚对象、孤儿及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帮扶资金11263万元,民生实事资金10524万元。
45.支持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及时公布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建设零工市场,深化就业帮扶机制,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社保助企纾困政策,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扩大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试行将用人单位招用的实习见习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
46.支持推进“学有优教”。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集团化办学运行监测,持续打造协作型、一体型的教育新共同体,力争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高标准规划龙湾教育“一张图”,实施南片学校与龙湾区优质教育集团“互融提质”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星海实验中学、海城实验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聚焦温州湾新区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启动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推进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持续落实《温州市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更大程度保障非公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就学。
47.支持推进“病有良医”。推行同质同标的参保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全民眼健康”工程,免费为700名老人清除白内障,用五年时间实现白内障“清零”。推进医疗高地建设,提质扩容“1+10+N”城市医联体,建成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龙湾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新院,推动经开区中心医院(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龙湾医疗“副中心”,加快永兴街道、海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提升沙城、星海基层卫生机构功能,投用智慧健康站32家,持续推进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龙湾颐馨医疗康养中心等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加速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做大做强优质医疗资源。
48.支持推进“幼有善育”。深入实施发展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等级幼儿园创建,开展薄弱幼儿园整治提升,力争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推进育儿友好城区建设,健全完善生育养育保障体系,落实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减轻生育成本。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新增托位560个,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2个。
49.支持推进“住有宜居”“老有康养”。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谋划建设,2023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255套(间)。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新增15家老年食堂,提升5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孤寡老年人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设备。
50.支持推进“弱有众扶”“医保纾困”。深入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完善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和兜底保障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照料服务水平,落实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扎实做好龙湾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和区未成人救助保护中心运营工作。深入开展“医保纾困”行动,全面落实“一困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医疗保障机制。
本文件明确的各项政策除标明具体实施期限外,均为2023年全年实施有效。国家、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遵照执行。
来源:温州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