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4 10:00:01 阅读量:285
分享:

1

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府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效激发阳西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创新发展活力,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使高新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九届三十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以提高高新区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绿色集约、开放协同、特色发展,围绕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优化我县高新区布局,创新高新区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省内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努力将我县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特色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形成经济新的增长极,为我县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园区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优化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力,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2.坚持高新定位,夯实项目载体。紧紧抓住“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开放创新、产业集聚、宜创宜业宜居的增长极。

3.坚持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以转型升级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营造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4.坚持合理布局,推行示范带动。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园区,不断优化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突出特色,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实际探索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建立管理的新机制。

(三)发展目标。到2022年底,实现创建省级高新区。到2025年,县高新区布局得到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高新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二、优化高新区布局

(一)新布局建设省级高新区。依托现有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阳西园区),在全县范围新布局扩展建设省级高新区,以“一区五园”建设支撑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支持阳西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创新发展;支持传统工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壮大。

(二)强化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创建省级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分布零散的产业园区,探索资源共享与利益平衡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被整合产业园区纳入高新区统计和管理。做强做实“一区五园”,强化主核心园区对带动区发展区的统筹协调和政策延伸覆盖。

(三)构建“一区五园”发展格局。

1.绿色食品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区。依托厨邦、卡夫亨氏、致美斋、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和项目,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全布局,重点集聚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打造高新区产业发展主核心区、创新驱动主引擎,擦亮“中国调味品之都”品牌,着力打造世界最大调味品生产基地,力争2025年实现年产值超300亿元,全力把主核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绿色能源产业园为发展区。依托阳西海滨电厂和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打造高新区绿色发展主阵地,努力建设成为大湾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2025年实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着力把发展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功能园和示范园。

3.绿色建材产业园为聚集区。依托建华建材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加快推动新型驱动发展,打响“中国新型建陶产业基地”品牌。

4.临港产业园为未来扩大区。重点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临港重工业和物流服务等产业,致力把临港产业园打造成区域创新发展特色园、专业园。

5.刀剪帽袋产业园为转型升级引领区。重点推动五金刀剪、帽袋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品牌塑造,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刀剪帽袋生产基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奋力把刀剪帽袋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县转型升级引领园区。

三、着力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

(一)提升园区企业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围绕壮大实体经济和推进制造业高端发展,致力引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落户当地,积极打造创新发展特色园、专业园,增强支撑引领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把园区打造成为高科技产业新增长极,并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发展与生态功能相适应的经济模式和优势产业,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功能园和示范园。

(二)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升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争取把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平台优先布局在我县高新区,借助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做大做优我县高新区技术创新载体。

(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新区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承接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的主阵地、集聚区。

四、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引导高新区内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逐步建立健全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内创新创业,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途径,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创业,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应用,不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

(三)强化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鼓励园区内各类主体加强开放式创新,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五、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一)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不断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构建大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孵化培育产业链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制定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重点领域,实现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从外延式增长向内生式增长转变。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管理方式,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和项目,主动参与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优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及产业化,不断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三)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通过优化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链条、扶持重大项目、支持科技研发等措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程,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在高新区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建立更高的技术准入门槛和制定更加严格的落后产品产能清单,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企业。

(四)完善孵化育成体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在高新区建设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高新区盘活闲置场所,建设创业文化浓郁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鼓励发展企业总部型、专业园等多种类型加速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金融机构入驻高新区,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区的新兴产业。

六、深化高新区体制改革

(一)优化管理体制。高新区管理机构作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要加强与行政区政府的统筹协调,坚持精简高效原则,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培养等功能,内设机构可在核定的数额内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并按程序报批。

(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高新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备案事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三)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高新区要探索建设、运营、招商、管理和园区服务的市场化模式,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运营高新区,或者托管高新区,享受高新区相关政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高新区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鼓励社会资本在高新区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

七、优化高新区资源配置

(一)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高新区公共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保障,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比例,适当增加生活性服务业用地供给。积极推行在高新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对高新区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省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的林地使用、用海申请给予优先受理审核。

(二)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强高新区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有机衔接,实现区域一体化布局和联动发展。着力提升高新区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支持按照职住平衡、就近建设、定向供应的原则,在高新区建设产权型或租赁型人才公寓。完善商务、休闲、居住等城市功能配套,建设适合各类创新创业人群交际、交流、交往的新型空间。合理确定配套设施、住宅用地比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坚决禁止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名变相圈地从事房地产开发。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资金力度,力促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尽快动工建设,提升高新区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对招商引资和专业岗位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特殊人才可实行特岗特薪、特职特聘。灵活运用科技专家服务团等形式,择优选派县直机关、县属企业和驻阳西有关单位等高素质干部人才到高新区挂职。

(五)健全创新服务体系。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和我县短缺专业人才引进若干规定,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流动、服务等机制。支持高新区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引才、产业精准引才、柔性引才等人才引进模式。建立健全创业投资对高新区的支撑作用,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进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高新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体系。

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我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各部门、高新区要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充分利用高新区良好的资源和条件,不断破解制约高新区创新发展难题,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我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文来源 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