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2-09-12 10:00:10 阅读量:187
分享:

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开发区(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全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州园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年均增长23%,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600户。

(二)园区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州打造3个100亿级园区(黔东南高新区、炉碧园区、台江园区),4个50亿级园区(镇远黔东园区、岑巩园区、天柱园区、榕江园区),4个30亿级园区(锦屏园区、从江洛贯园区、三穗园区、黎平园区),4个10亿级园区(丹寨金钟园区、黄平园区、施秉园区、剑河园区)。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2家、30亿级企业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三)明晰主导产业定位。各县市结合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环境容量等,确定1个主导产业由州级重点统筹推进,各县市园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性发展1-2个其他特色产业。黔东南高新区重点发展以生物制药、中药材加工、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产业。炉碧园区重点发展以玻璃制造、玻璃纤维、陶瓷制造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产业。台江园区重点发展以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基础材料产业。镇远黔东园区重点发展以酿酒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产业。岑巩园区重点发展以碳基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天柱园区重点发展以重晶石综合开发为代表的化工产业。榕江园区重点发展以木材加工、家居制造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锦屏园区重点发展以羽毛球运动装备制造为代表的轻工产业;从江洛贯园区重点发展以服务康养产业为主的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加工产业。三穗园区重点发展以服装服饰为代表的轻纺产业。黎平园区重点发展以油茶和茶叶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丹寨园区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为代表的数控机床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黄平园区重点发展以肉制品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施秉园区重点发展以魔芋、饮料、茶叶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剑河园区重点发展以食用菌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未设立工业园区的雷山县重点发展精制茶叶加工。麻江县重点发展蓝莓精深加工,并与炉碧园区、黔东南高新区共建共享发展工业经济。(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科技局)

(四)制定主导产业规划。一是落实园区主导产业规划主体责任。各县市2021年底前制定出台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发展方向,更加突出主导产业地位,在招商引资、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更加聚焦主导产业,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重点倾斜,园区功能布局和水、电、路、地、气、房等要素优先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配置。二是注重园区主导产业错位发展。按照“资源统配、互为依托、互利合作”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主导产业,积极推行差异化发展,相邻园区原则上不发展同一类型主导产业,防止同质化无序竞争。积极探索建立实绩考核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州内县市之间、园区之间围绕主导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共享经济。三是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各县市在重点培育主导产业的同时,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可以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顶天立地、特色产业铺天盖地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四是合作共建黔东南•佛山产业园。依托贵广高铁、厦蓉高速两条大通道,重点推动与佛山市在黔东南高新区共建工业园区,积极支持各县与佛山各区共建产业园区。建立产业转移和承接激励机制,在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承接佛山产业转移配套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在产业布局、项目立项及资金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州发展改革委)

(五)构建主导产业链条。

玻璃产业链条:围绕“原料开采(硅砂、纯碱)、玻璃(浮法玻璃)、初级产品(贴膜玻璃、装饰玻璃、玻璃板材)、精深加工产品(汽车玻璃、光伏玻璃、超薄玻璃等)”全产业链,一是引进硅砂、纯碱原料企业,建设引进具有供气能力的燃料企业,为玻璃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燃料供应保障。二是围绕海生、黔玻永太两个重点玻璃企业,改造提升浮法玻璃,巩固提升平板玻璃、压延玻璃、建筑玻璃等产业基础。三是积极引进镀膜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特种玻璃、汽车玻璃、玻璃纤维等高端玻璃生产企业落户。瞄准贵阳吉利、恒大新能源、比亚迪等汽车制造产业,大力引进汽车玻璃生产企业。四是积极推动玻璃新品种、新工艺研发,拓展玻璃产品在医疗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玻璃产业从生产普通平板玻璃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玻璃产品转变,全面延伸玻璃产业链条,打造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优质玻璃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凯里市政府及炉碧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条:围绕“锂矿原料、基础锂盐、电池四大材料、电池配件/设备、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回收及检测”全产业链,一是加快推进硫酸、塑料制品、玻璃纤维及铅行业等铅酸蓄电池上游原材料行业发展。二是扩大现有铅酸蓄电池配件及电池组装生产规模,加快建设铅酸蓄电池自动化装备,发展新型结构密封铅蓄电池。推动现有铅酸蓄电池产品换代升级,积极发展废旧铅酸蓄电池(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酸)一体化回收利用产业,提高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水平。三是依托兴隆碳素、齐力炭碳科技等企业,积极发展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力引进聚乙烯、聚丙乙烯隔膜及电解液等动力电池配套材料企业。支持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责任单位:台江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生物制药产业链条:围绕“原料(血浆、菌种、毒种等)、中间环节(生物技术)、成药(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等)”全产业链,一是重点推动采血浆站设置,满足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血制品原料需求。二是重点发展凝血因子、人血白蛋白、活性肽、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加快推进国药集团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项目落地,引进核酸试剂生产和检测企业,发展疫苗生产、核酸检测、基因检测等制造服务。三是配套引进生物制药技术研发中心、仓储、冷链物流、药品灌装、包装等行业企业,引进卫生材料、日化用品生产加工和医疗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责任单位:凯里市政府及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卫生健康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医疗器械产业链条:围绕医疗器械零部件供应、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全产业链,一是重点发展无纺布、试纸、塑料制品加工等前端生产企业,为医疗器械企业生产提供原料支撑。二是紧盯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招商,大力引进生产注射器、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护目镜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引进医疗器械回收利用企业,打造医疗器械生产加工、回收利用、生产加工的闭环产业链。(责任单位:凯里市政府及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卫生健康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中药材产业链条:围绕中药材种植、饮片、超微粉、配方颗粒、中药萃取全产业链,一是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快草珊瑚、黄精、天冬、钩藤等中药材种植,保障中药材原料有效供给。二是积极推进中药饮片、中成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保健品等中医药产品制造业发展,支持苗、侗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发展中药辅料和制药设备、包装等配套产业,积极引进药物残渣回收利用、仓储、冷链物流、药品灌装等行业企业(责任单位:凯里市政府及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卫生健康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钡化工产业链条:围绕“重晶石矿开采、重晶石浮选、钡盐初加工(碳酸钡、硫酸钡)、钡盐深加工(高纯硫酸钡、高纯钛酸钡、高纯氯化钡等)、副产物综合利用(钡渣、硫磺、硫脲等)”全产业链,一是加大重晶石资源勘探力度,优化提升资源配置质量和能力,提高就地精深加工转化率。二是巩固提升碳酸钡、硫酸钡等现有产业生产能力,按照“以渣定产”的要求,提高钡渣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三是延伸发展超细硫酸钡、纳米级硫酸钡、医用级碳酸钡、高纯碳酸钡、钛酸钡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拓展钡盐产品在磁性材料、功能玻璃、陶瓷材料、电子元器件、蓄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资源精深加工转化率。(责任单位:天柱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陶瓷产业链条:围绕“原料开采(高岭土、铝矾土)、陶瓷制品(陶制砖、瓷质砖、家居卫生陶瓷制品)、精深加工产品(大尺寸、薄形化,具有防滑、抗菌、抗静电等性能的高附加值陶瓷砖,结构性、功能性陶瓷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制艺术制品等)”全产业链,一是大力引进陶瓷产品新工艺技术及装备企业,推动陶瓷行业向调温、隔热、防污、节水型等多功能特性方向发展。二是培育拓展地板、家具、门窗厨卫、建筑装饰等陶瓷下游配套产业及企业。三是加强与广东佛山合作共建陶瓷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佛山陶瓷行业先进产能及技术工艺企业,打造规模化、技术装备先进的建筑陶瓷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凯里市政府及炉碧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管局)

羽毛球运动装备产业链条:围绕锦屏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生态养鹅、羽毛球加工、羽毛球体育赛事及运动康养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全产业链,一是建设标准化种蛋孵化、种苗育雏基地,发展鹅制品精深加工,商品鹅屠宰、风鹅加工及白条包装冷冻物流销售。二是加大羽毛球制造规模,配套发展羽绒制品、球拍、球箱、运动器械、运动服装等产业。三是建设标准化羽毛球训练及赛事基地,发展羽毛球体育赛事及康养休闲产业。(责任单位:锦屏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市场监管局)

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产业链条:围绕“经济林木种植、初级产品加工(木浆、木片、木质板、人造板)、精深加工(木质装修装饰品、家居家具品、特色木制工艺品)”全产业链,一是加强对“小散弱”森工企业整治整合,淘汰低效产能产品,推动初级板向生态板、刨花板、多层板、密度板、多重木、木制品等产品转型和提档升级。二是充分发挥木材加工的基础优势,延伸发展家具家居制造、建筑装饰等产业,提升企业个性化定制化能力。三是重点对接佛山市泛家居产业,大力引进维尚家具、承林家具等优强企业。(责任单位:榕江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林业局、州市场监管局)

油茶产业链条。围绕“种植、采收、鲜果处理、冷榨冷提、初级产品(初级茶油)、精深加工(茶籽油、茶叶籽油)、副产品利用(茶粕利用)、研发组培、油茶衍生产品开发(油茶保健品、油茶日化品等深加工新产品)”全产业链,一是建设以黎平、天柱、锦屏、岑巩等为重点的优质油茶资源基地,重点支持黎平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黎平霞宇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二是积极推动副产品油茶果壳和茶粕等的深度开发利用,拓展油茶产品在健康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全面延伸油茶产业链条,促进油茶全产业链高效高质发展,打造生态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加快推进油茶副产品和衍生产品开发利用,积极引进工业用润滑油、医药产品、日化产品、茶粑有机肥等配套产品企业,全面提升油茶产业附加值。(责任单位:黎平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

茶叶产业链条:围绕“种植、生产加工、初级产品(毛茶、半成品原料茶)、次级产品(精制茶和茶饮料、茶食品、速溶茶等茶产品)、茶叶精深加工(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有效成分提取)、茶叶衍生产品开发(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深加工新产品)”全产业链,一是重点打造“雷公山银球茶”“黎平香茶”等高档绿茶为主,红茶和其他茶类为辅的名优茶。重点扶持雷山脚尧茶叶有限公司、雷山毛克翕茶叶有限公司、黎平碧峰茶叶有限公司等本地龙头企业发展。二是推进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饮料、茶多酚等产品研发,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和茶产业经济效益。三是主动参与省委省政府“茶叶强省”战略,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强化与浙江、福建、黔北等名优茶企业合作,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扩充茶主题文化旅游业态,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相关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业局、州市场监管局)

(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一是做大现有龙头企业。聚焦主导产业,建立园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上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主导产业中的引领、集聚和带动作用。二是建立龙头企业培育机制。州县两级分别制定龙头企业培育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龙头企业培育清单,个性化量身定制培育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责任,绘好企业成长路线图,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认定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提升龙头企业服务质量。建立州县领导一对一挂帮龙头企业和规上企业服务机制,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发展改革委、州科技局、州市场监管局、州工商联,州工业投资集团公司)

(七)完善园区相关配套。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园区水、电、路、气、标准厂房等建设,优化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园区气网管道建设,推动园区天然气直供、“煤改气”、“焦改气”。全面深入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工作,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园区标准厂房屋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二是建立园区产业供应链。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与供应到产品制造、销售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通过改善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高主导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产品增值。三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统一合理、高效运行、权责分明的园区管理体制。推行全员岗位聘用管理,实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岗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园区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出任管理相分离的“三分离”双轨运行管理模式,固化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在编人员身份,其人事档案分别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创新薪酬管理制度,根据省政府对园区当年绩效考核的综合评价排名和园区当年的财政收入情况,参照州直机关目标绩效考核奖平均水平,按照不低于两倍的原则确定园区干部薪酬。推行园区运营公司实体化转型、市场化运作。2021年底前完善运营公司体制机制,完成运营公司县市政府融资债务剥离工作。四是提升园区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领办代办,对一般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确保办事不出园。推动服务企业作风大转变,严查重处服务企业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纪委州监委、州委组织部、州委督查督办局、州委编办、州市场监管局、州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

(八)强化园区产业招商。一是强化项目谋划编制。每个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现有龙头企业编制谋划产业链项目50个以上,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土地、能耗、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配置保障,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对外推介的成熟度。二是围绕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园区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和强链招商,强化主导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现状图、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资金池、人才池建设,按照“招龙头、引上游、补中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的工作要求,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引产业链标杆企业和标志性项目,补齐主导产业链条“短板”。三是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及园区主要负责人每月外出招商1次以上,县市政府和园区分管副职每年外出招商15次以上,每次外出招商必须引进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四是强化驻外机构招商。州政府驻北京、广州、杭州、成都、贵阳等办事处的工作重心和中心是招商引资工作,要积极研究和及时掌握重点关注企业产业转移、产能扩展意愿,协同各县市精准招商。建立驻外机构招商成效考核机制,推动驻外招商工作取得实效。州政府驻外办事处每年要完成实质性落地项目6个以上、总投资3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投资促进局、州政府驻外办、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州工商联)

(九)强化佛山对口招商。各县市要利用好佛山对口帮扶机制,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招商。一是依托石英砂、铝矾土、重晶石、石墨等资源,重点对接佛山市新材料、陶瓷、五金、灯饰等产业,引进一批企业落户园区。二是依托太子参、石斛、天麻、草珊瑚、黄精等中药材资源及苗侗瑶药方,重点对接佛山健康医药产业,引进中国中药集团旗下“国药同济堂”等企业到我州建设中药材种苗种植基地,研发保健品,建设中药材仓储中心、加工生产线和产地交易市场。积极引进广东大参林集团等企业到我州打造“人类康养地、世界苗药都”民族特色医养大健康综合体,推动“苗药”标准化生产生态产业园项目和苗医药大健康健养中心综合体项目落地。三是依托木材石材资源,重点对接佛山泛家居产业,引进维尚家具、承林家具、东鹏陶瓷等企业到我州发展;四是依托黔东南州茶叶、油茶、蓝莓、百香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水资源,重点对接佛山食品饮料产业,主动融入三全食品、水都小镇等食品企业供应链。(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投资促进局、州政府驻外办、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州工商联)

(十)打造绿色环保园区。一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各园区要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全链条产品体系,实施产业链内物料、产品综合利用,推动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发展,实现主导产业生态化。二是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增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改造升级。严禁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企业进入园区,坚决做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准入门槛、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批。严控“两高”企业入园。三是提升园区环境质量。加大园区环保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布局污水收集处理、中水回用、金属表面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及垃圾中转或处理设施,做好环保设施的保养维护,确保稳定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快推动园区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 (责任单位: 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州发展改革委、州生态环境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州水务局)

(十一)强化园区综合考评。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有关单位,科学制定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围绕产值、就业、税收等核心内容,对园区实施统一考核评价,严格兑现奖惩,确保考核出导向、出效率、出成果,通过考评促进园区发展壮大。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实行重要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项目和资金向考核优秀的园区倾斜,对年度考核较差的园区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挂末或被省撤销退出的园区,将对相关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园区主要负责人进行追责问责。对于年度考核排名提升幅度大的园区,积极给予表扬和嘉奖。(责任单位:州纪委州监委、州委组织部、州委督查督办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州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州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主任由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县市要参照州级成立县市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园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 州园区主导产业培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

(十三)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抓好用地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工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必须应保尽保,对主导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必须全部确保。调整优化用地规划,确保园区工业性质用地不少于70%。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州县两级财政每年预算一定资金支持园区及区内工业企业发展。园区及企业获得的国家、省和州支持资金,各县市财政须及时拨付,不得截留、挪用。支持园区与地方财政实行独立核算,园区内产生的财税收入,原则上州县两级留存部分全部用于园区发展。支持企业申请全省工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及政府专项债。三是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融资机构积极面向园区提供投融资服务,建立健全园区风险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园区设立服务网点。四是制定奖励政策。制定出台黔东南州工业企业上市培育奖励办法。企业上市成功的,对企业上缴税收州、县两级留存部分全部奖励给企业,连续奖励五年,对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的,一次性给予奖励500万元;在国内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成功上市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制定黔东南州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库奖励办法,新增入库的生态特色食品企业,每户奖励20万元;新增入库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企业,每户奖励40万元,其余新增入库的规模工业企业,每户奖励10万元。积极落实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州、县两级国有担保公司为工业企业开展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费按减半收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强化人才支撑。健全完善园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度,支持园区根据发展需要,对引进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的杰出人才(团队),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调整优化州县两级工业主管部门和园区管理人才结构,推动专业人才向工业部门和园区聚集。(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财政局、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税务局,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

(十四)强化部门职责。州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积极支持园区发展主导产业,形成强大合力。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认真做好业务指导,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工作顺利推进。州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园区主导产业建设与发展具体事项,统筹协调解决园区主导产业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督促落实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各项重点任务。州委督查督办局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园区主导产业项目顺利建设和健康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委督查督办局,各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加快开发区(园)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相关州直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共同推动全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本文来源 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