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十三五”义乌经开区发展成效基础上,充分征求部门、乡镇等意见,组织规划论证,并报经市政府同意,编制出台了《义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制定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高水平现代化义乌建设新征程的发展阶段,也是义乌全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和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的重要时期。作为义乌市高能级产业平台,需要抢抓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的契机,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聚力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打好世界光明之都、绿色动力小镇为引领的智造牌,联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支撑义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二、主要内容
《规划》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义乌经开区发展成绩,总体看,经过“十三五”时期建设,经开区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产业层次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产城融合实现新进展、商环境实现新优化。但同时,经开区也面临着引领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还不够多,维护产业链稳定的供应链结构还需完善,加速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还未成型,保障产业快速发展的资源要素还有欠缺等问题。同时,深入分析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省共同富裕建设和义乌加快建设“两个样板”城市建设对经开区发展影响。
第二部分,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总目标、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经开区的总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30年,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进入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第一梯队;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世界光明之都、长三角汽车动力生产基地、浙江清洁能源先行园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第三部分,明确了推动经开区发展的举措,包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空间塑造、开放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培育、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等。
1.聚力产业集群建设,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培育,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打造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四大新兴产业,数字化时尚化提升小商品制造业,联动发展科技服务、商务商贸、健康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构建群链基地融合发展(4+X)现代产业体系
2.强化南北区域联动,聚焦平台拓展空间,打造高效产业发展平台支撑体系。构建“一主两翼三园多飞地”空间结构,即打造以稠城街道、稠江街道、北苑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义亭镇等多个镇街为主的核心区。建设省级智能显示材料和金华市级绿色动力两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打造大健康产业园、新时尚产业园、新电商产业园。在浦江、武义、兰溪、永康等周边地区合作,谋划建设特别合作区。推动空间拓展,重点向低丘缓坡地区拓展和市外拓展。建设绿色动力小镇、光源科技小镇、义乌芯片小镇、高铁新城等标志性区块。
3.推动科创平台建设,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科技创新体系。以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平台打造和创新生态营造为重点,加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创新,构建形成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点包括一是建设高能级平台;二是集聚高层次创新资源;三是打造高协同创新生态。
4.突出开放平台协动,聚焦融入“双循环”,打造开放发展空间。对接联动义乌数字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努力在要素配置、供需对接、内需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争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重点包括一是深度融入“双循环”;二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三是加强与重点平台对接联动。
5.加强产城融合发展,聚焦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品质城市功能。对标未来城市的建设要求,加大产城融合力度,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加大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增进居民福祉,提升居民宜居宜业水平。重点包括一是构建优质共享公共服务圈;二是布局以新基建为引领的设施网;三是构筑美好生态宜居圈。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聚焦“碳中和”“碳达峰”,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碳中和”“碳达峰”,加快绿色产业体系培育,推动园区循环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园区。重点包括一是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二是推动资源循环化利用;三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9.开展全域整体智治,聚焦数字改革撬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园区城市管理化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园区管理体制优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义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建设。重点包括一是建设数字示范园区;二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三是构建高效管理体制。
第四部分,明确了4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强化党的领导。二是凝聚发展共识。三是强化规划实施。四是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强资金要素保障等。
三、主要发展指标
《规划》提出实力园区、创新园区、开放园区、智慧园区、活力园区、美丽园区、低碳园区目标,力争实现七个方面“排头兵”。
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重量级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向经开区平台集聚,园区综合竞争水平明显提升。作为全市唯一的工业平台,通过持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20家。
争当产业高端化排头兵。经开区产业体系逐步趋向高端化,形成以新能源光伏、汽车及装备制造和半导体发光为主导,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生命健康(医疗器械)为拓展,以时尚产业为基础,以科技服务、商务商贸、健康休闲等为协同的高端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7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左右。
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园区科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科技创新生态圈基本形成。力争到2025年,园区创新水平显著提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75%以上,“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院士、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0人左右。
争当开放合作排头兵。园区开放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与全球知名园区建立起比较紧密的联动机制,构建形成双向联动的开放发展格局。到2025年,争取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十强经开区。
争当产城融合排头兵。坚持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序实施老工业区更新改造,园区人口集聚度不断提高,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配套,区域有机更新持续有序推进,形成优美舒适的良好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力争到2025年,建设标志性商圈2个以上,累计实现土地更新5000亩左右。
争当可持续发展排头兵。园区集聚集约水平显著提升,循环化能源资源利用模式形成,构建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圈。到2025年,经开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争取达28万元/亩,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水平力争走在全省经开区前列。
争当营商环境排头兵。对标国际公认标准,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等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到2025年,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四、推动《规划》实施
一是做好落实实施。强化政府目标责任,科学引导市场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强化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及专项评估结果的运用,完善规划反馈与调整机制,增强规划引导力、执行力和约束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智库等社会力量的专业化监督作用。建立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监督《规划》实施的有效机制。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措施,加强对《规划》的宣传解读。将《规划》宣传推广与经开区招商引资有机结合,提升经开区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坚守初心使命,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动力和创新活力,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来源: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