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来源: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3 11:20:48 阅读量:1473
分享:

1

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为加快推动全市工业专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集群、智能、绿色、融合发展方向,着力发挥专业园区在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业承载功能,把全市专业园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集聚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为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5大传统产业、4大战略新兴产业、2大未来产业,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建设1~2个专业园区,园区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园区,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专业园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元/亩。在“十四五”规划期内,各专业园区实施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5~10亿元重大项目不少于5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2个。到2025年,专业园区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基本形成特色引领、创新驱动、智慧赋能、绿色发展的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重点

建立专业园区分级管理、梯度培育机制,市级重点抓好10个左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园区,县级负责本辖区其他专业园区的培育。

(一)市级重点培育专业园区

1.起重智能制造专业园区(长垣市)

园区现状:包括起重工业园和卫华起重智能产业园2个片区,总面积14.38平方公里,以起重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现有国内起重行业三强企业2家,年营收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28家。主要企业有: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中起重、大方重型机器、新科起重机等。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33亿元,完成税收10亿元。

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每年实施重大产业项目60个以上,到“十四五”末,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2家,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到4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量达到100个;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税收达1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

发展思路:围绕建设世界级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名城这一目标,坚持以起重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高端化、智能化、轻量化、专业化为方向,以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双转型”(向智能化高端化和专业化定制化转型),推进“双同步”(数字化赋能和质量技术提升同步发力),做好“双拓展”(向产业链前端与后端拓展延伸),推进“七链融合”(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创新链、政策链、服务链、价值链),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中心两基地”(起重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起重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智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基地)。

发展模式:坚持以卫华集团、河南矿山等龙头企业为骨干,强化延链补链,实行“横向耦合、纵向延伸”为特征的专业园区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打造成为起重智能装备全产业链专业园区。

2.医疗器械专业园区(长垣市)

园区现状:包括南部高端医疗器械、北部医用防护用品2个产业片区,规划总面积为7.66平方公里,以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为主导产业。区内现有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规模以上企业62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21家。主要企业有:驼人集团、亚都控股、华西卫材等。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48亿元,完成税收6.7亿元。

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用耗材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十四五”末,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税收达15亿元以上。每年实施重大产业项目40个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园区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5家;制造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16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量达到50个。

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医疗器械为核心,以生命健康服务、健康设备制造产业为延伸,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会展交易、专业服务等协同发展的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用耗材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发展模式:坚持以驼人集团、亚都集团、华西卫材等龙头企业为骨干,强化延链补链,实行以横向耦合、纵向延伸为特征的专业园区发展模式。

3.膜材料数字化智慧产业专业园区(卫辉市)

园区现状:以河南银金达集团为代表的先进膜材料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主要产品功能性聚酯热收缩薄膜产能超过10万吨,产量8.16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建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个,建有完善的聚酯原料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功能性聚酯薄膜产业化基地、高端包装制品产业化基地,已成功打造集“聚酯原料—聚酯薄膜—印刷包装”为一体的绿色包装产业链,形成了以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引领,河南银金达彩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达新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新乡市新银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支撑的聚酯薄膜及制品产业链。

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规模达到10亿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培育1家上市公司。

发展思路:发挥河南银金达集团等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培育完善先进膜材料等优势产业链,打造一批以先进膜材料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发展模式:以河南银金达集团等龙头企业为骨干,立足先进膜材料“原料—薄膜—包装制品”产业链优势,充分分析现有创新资源,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难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做好专业园区产业升级配套服务,有效延伸、强化现有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横向耦合、纵向延伸的专业园区发展模式。

4.心连心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区(新乡县)

园区现状:位于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71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21家,2021年营业收入101亿元,园区龙头企业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肥盈利能力位居国内前列,规模实力在以煤为原料的全国单体企业中优势突出。拥有尿素产能15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4%;复合肥产能185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3%。

发展目标: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化工项目,合理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新增项目单位GDP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基础产业规模集聚,中游产业技术提升,新兴产业初见成效”。到“十四五”末,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成为国内先进水平化工产业园区和河南省代表性低碳绿色发展基地。

发展思路:坚持聚焦洁净煤化工升级方向,通过延链、强链、补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精细化工产品。采用新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绿色发展,打造“可旅游园区”。利用园区资源互供和综合利用的优势,形成“一头多尾”柔性生产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车用尿素行业第一品牌。糠醛、糠醇进一步向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延伸,以甲醇、尿素合成气为原料,发展高端功能性树脂新材料,建设40万吨双氧水项目,满足区域内工业环保、造纸、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需求。谋划发展煤化、石化耦合一体化产业项目;研发抗艾滋病、癌症等医药中间体产品;做强循环经济,继续做强做大现有工业气体,在电子级特气产品上实现突破。

发展模式:以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河南心连心深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对象,强化延链补链,形成以横向耦合、纵向延伸为特征的专业园区发展模式。

5.高端装备专业园区(卫滨区)

园区现状:规划建设面积5.11平方公里,2019年1月列入河南省工信厅拟重点培育6家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之一。园区目前已入驻各类项目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主要有:中铁装备设备制造公司、中铁隧道机械制造公司、勤工机器人公司、豫北靖道有限公司等。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营收24亿元。

发展目标:聚焦打造高能级高端装备专业园区,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两化融合产业发展平台。“十四五”时期,力争园区入驻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项目20个,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大型企业(集团)达到40家以上,园区营收达到100亿元以上。

发展思路:突出发展壮大智能隧道装备及后配套、智能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集聚铜箔、铜板带、盾构机维护、新能源汽车配件等高端装备配套加工和服务链条,加快形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隧道装备及后配套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全方位智能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发展模式:依托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乡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发展隧道设备制造产业。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设备等为重点,以伺服、商用、医疗、激光等智能机器人产业为目标,以系统集成优势带动关键零部件突破,全面打造多领域多方位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依托金龙、凯美龙等铜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做优做大铜箔、铜板带等主导产品,发展铜材料深加工产业。

6.电池及电动车专业园区(牧野区)

园区现状: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是2005年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2008年园区获批为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以“电池电动车产业”为主导产业,原规划面积6.65平方公里。自2017年,园区先后获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辐射区、河南省(新乡)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新乡市电池及电动车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河南省动力电源知名品牌示范区。目前,入园企业近2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主要有:天力锂能、新太行电源、科隆电源、河南锂动、新鸽摩托等。2021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

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每年招商引进1~2家亿元以上电池产业链项目,实施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5个。到2025年,形成年产10万吨电池材料、动力电池8GWh、新能源电动车50万辆的产业规模,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税收超20亿元,力争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0%,培育超百亿企业2家、50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企业5家,打造100家以上电池全产业链企业。

发展思路:筑强电池产业链,培育百亿级电池电动车企业,打造千亿级“电池谷”产业板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动车产业集群、全国电池工业高质量发展园区。

发展模式:加快科隆、天力、锂动公司等企业上市,做强做大电池材料规模,重振“中华电池”品牌,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招商,谋划布局氢能、超晶格电池等新型未来产业、推进新鸽等电动车企业转型升级,带动电池全产业链集聚集群发展。

7.动力电池专业园区(凤泉区)

园区现状:新乡市动力电池专业园区成立于2017年10月,经过“十三五”期间不断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条,园区目前拥有锂离子电池成品企业15家,电池正极材料企业6家,电池配件企业17家,电动产品企业5家。重点龙头企业包括:平煤锂电、鑫泉能源、易成阳光、盛达电源、阳光电源等。2021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6亿元。

发展目标: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和平台带动,重点推进平煤神马集团同本土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中的带动辐射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强化科研支撑,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新能源电池专业园区,打造百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建成中西部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2025年,建成总投资50亿元高端电动工具锂电池产业园,初步形成高端电动工具锂电池产业集群,完成平煤+项目3~4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7亿元,锂电池总产能达到12GWh,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税收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3家,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5~6个。

发展思路:通过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建立完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打造百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和中西部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发展模式:以平煤锂电、易成阳光、盛达科技为龙头,重点培育鑫泉能源、鑫旺达、金源环宇、创达电子等发展前景广阔的锂电池企业,以高端电动工具锂电池、3C类电池、储能电池为主导产品,吸引相关同类型电池企业入驻园区,形成锂电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8.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园区(高新区)

园区现状: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先后培育了华兰生物、拓新药业、海滨药业、佐今明、天鸿医药、海王医药、爱森医药、新乡医药等多家医药企业,涵盖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中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等,2021年,新乡高新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主导产业营业收入32亿元。

发展目标:园区以生物医药、精准诊疗、医疗器械与高端耗材、动物保健、功能性食品为发展目标。依托区内生物技术与医药龙头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的技术优势,瞄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健康产品、化学制剂等细分领域,聚焦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应用、高端制造等环节,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发展思路:立足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三大领域,围绕生物医药、精准诊疗、医疗器械与高端耗材、动物保健、功能性食品五大产业板块,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价值链优化、创新链提升,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建设新乡高新生命科学园二期、新乡高新生命科学产业城等产业载体,形成产业集聚,努力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全力培育扶持一批技术工艺领先、主业优势明显、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领军企业,加快推动华兰生物智能化生物制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拓新食品强化剂项目和海滨原料药项目建设。

9.白色家电专业园区(高新区)

园区现状: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先后培育了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科隆电器有限公司、河南飞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配套企业。2021年,新乡高新区白色家电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1亿元。

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飞、康佳两大智能家电品牌,积极招引新飞制冷相关配套企业落户高新区,形成新飞制冷器具产业集聚;同时招引康佳家电及相关配套企业,打造康佳新飞智能家电产业园,加快产业集聚,最终形成新飞、康佳“双百亿”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

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新飞智家科技园建设,依托康佳集团白色家电业务优势,谋划建设康佳新飞智能家电产业园。引进先进的智能化冷柜和冰箱生产线,建设行业领先的新飞冷柜和冰箱生产工厂,从事智能冰箱、冰柜等制冷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并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信息化系统及绿色项目设计,打造行业一流标杆。推进康佳集团与中电科22所在半导体、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电科22所科技成果在康佳智能家电等领域转化运用,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发展模式:紧紧围绕新飞智能家电产业发展优势,以新飞康佳重整为契机,以智能电器产品为方向,以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为重点,逐步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为一体的白色家电体系。通过吸引产业配套,发展新零售、电子商务和直播业务,对接优势资源,力争吸引一批国内优质配套企业入驻康佳新飞智能家电产业园,增强对新乡制冷产业集群的牵引作用,打造国内一流的白色家电制造高地。

10.新能源汽车专业园区(高新区)

园区现状: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园区分为整车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电池及充电装备生产区、特种装备生产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围绕“动力电池抓强链、燃料电池抓建链、整车生产抓龙头”三个方面,重点布局氢燃料电池相关产业。拥有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17家,主要有豫北凯斯特隆、新飞专汽、艾迪威、合众鑫辉等,产品包括冷藏专用车、低速电动车、汽车转向器等。2021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

发展目标:积极引入新能源专用车配套企业,打造以整车生产为目标,氢能电池为主要方向,汽车零部件为基础的协同发展产业链条,将园区培育成中部领先、全国重要的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及整车制造、展示体验、生活服务、物流仓储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基地。“十四五”末,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

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国内知名新能源专用车改装企业,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积极推进新乡骥翀、河南氢枫、新飞专汽等公司合作,利用新飞专汽品牌优势,加快氢燃料电池专用车辆生产。同时,围绕“制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发动机”产业链条,招引质子交换膜、双极板、氢燃料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头部企业,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氢能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发展模式:坚持以纯电动技术路线为主导,紧紧围绕整车制造、新能源关键零部件配套、智能网联技术开发和应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业迈进。

11.航空航天专业园区(高新区)

园区现状:总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2021年实现营收63亿元。园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2家,主要有平原滤清器、平和滤清器、新华液压等企业。已经形成以电控液压、机载配件为主的飞行器配件及地面保障设备、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飞行器和过滤与分离产业三大板块。

发展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利用长期以来在航空军品领域积累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优势技术的成果转化,建立完整的配套供应商体系。“十四五”末,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10亿元。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航集团的带动作用,加快航空航天技术转化与应用,以产业链或资本为纽带,迁建或引进一批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园区,带动外协配套企业在园区集聚,形成高端制造高地。

发展模式:以新航集团发展为目标,确定整体发展及龙头带动发展模式,确定重点发展方向,打造新航集团航空机载产品产业园。通过园区建设,推动先进研发模式的布局与产业整合,夯实航空军品、拓展防务产业、提前布局民机产业,形成军航、防务、民航三大支柱产业。

12.绿纺新材料专业园区(经开区)

园区现状:2021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园区龙头企业有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特种防护和印染企业有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新乡景弘印染有限公司,另有以冷转移印花为主的新乡市飞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纺纱和倍捻企业有新乡市绿色纱线精纺有限公司和白鹭精纺,织布企业有华鹭科技、星鹭科技等企业。已初步形成“纤维一纺纱一织造一印染—服装”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发展目标:重点围绕绿纤、纺织、印染及后整理、特种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优势产业,不断完善园区纺织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区域带动力和国内影响力。打造能够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和品牌为引领的高端纺织产业基地。到“十四五”末,累计投资100亿元,园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发展思路: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按照“绿纤引领、链条延伸,龙头带动、协同发展,终端培育、结构优化,环保优先、生态立园”的总体思路,加强绿色纤维产品的研发,加快绿色纤维产品的推广和深加工,持续开发以绿色纤维为主线的高端纺纱、精品面料、高品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系列产品,实现纺织行业绿色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开发功能纤维,加快推进纺织企业集群,推动绿色印染,壮大服装制造规模,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将园区打造成为绿色高端纺织产业基地。

13.信息通信专业园区(经开区)

园区现状:总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园区以“军民融合”+“信息通信”两大产业板块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军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通信设备制造、半导体及芯片等通信设备原材料生产、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应用等三大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中兵通信是中国兵器集团成员单位,在军用通信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2021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

发展目标:以建成河南省特色鲜明的信息通信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原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通信科技创新专业园区、全国知名的军民融合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到2025年,将园区建成百亿级信息通信产业集群。

发展思路: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推动5G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拓展数字化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区块链+”新型业态,培育碳基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集群,形成“研发+产业+应用”链式推进格局。

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强化龙头企业牵引,坚持强链、延链、补链,推动科技创新,吸引上下游配套合作,与央企或行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壮大信息通信产业集群。

(二)县级培育专业园区

卫辉市:重点建设卫辉化工专业园区。优化升级新型煤化工和化工助剂行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耐火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实现产品生产的转型升级,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

辉县市:建设先进成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坚持以孟电、腾飞铸钢等龙头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内高压成形装备及轻量化零部件,建设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辉县基地。促进绿色智能铸造与关键铸造零部件转型发展,打造成形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高端零部件配套能力突出的先进成形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工业园。

新乡县:建设瑞丰新材料专业园区。以新乡市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润滑油添加剂为核心主导产品,通过园区规模效应带动,加快润滑油添加剂产业升级。加强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添加剂的产品特性、应用场景、体系培育、精深开发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着力在国际高端润滑油添加剂领域下功夫,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努力把润滑油添加剂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

获嘉县:建设楼村精细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以锦源和巨晶公司为龙头,围绕医药中间体全产业链条延链补链,集群集聚发展,形成横向耦合、纵向延伸特征明显的专业园区发展模式。

原阳县:建设绿色食品专业园区。实施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行动,以中央厨房产业园为龙头,完善集群式入驻、标准化生产、制度化检测的园区发展模式,尽快补齐产业发展的保障要素,加快省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建设享誉省内外的“食品谷”,打造国内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工业园和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

延津县:建设食品加工专业园区。依托“延津麦、强筋面”品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麦专用粉、食用油、高档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支柱产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粮油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方便休闲及健康食品加工产业链和特色畜禽肉制品加工产业链。

红旗区:建设光电信息专业园区。以北方车辆仪表、芯睿电子、百合光电、万新电气为龙头,巩固声电传感器、仪器仪表传感器的优势,积极推进热电传感器等专用传感器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集成生态圈,大力开展强链补链招商,针对传感器、光学元器件、智能芯片等产品及生产薄弱和缺失环节,分类遴选国内外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专题对接招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主导产业跨界融合,推动电子信息企业加强合作。

平原示范区:建设生物与新医药专业园区。重点围绕单克隆抗体药物、重组蛋白、新型疫苗等产品研发与生产,推进生物技术、生物育种、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高值医疗耗材、医药物流等领域协同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创新能力。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动各类产业创新资源和要素向园区集聚,推进产学研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研究院,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营造园区创新发展良好氛围,支持园区研发机构和企业常态化、专业化、应用化、协同化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活动。

(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把开放作为专业园区建设的战略举措,推动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招商引金、招商引企联动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遍访产业发达地区、行业协会、上下游客户(重点企业)、权威技术专家和团队,绘制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招商链“四张图谱”,依托产业链图谱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龙头企业或配套企业进入专业园区聚集发展。

(三)加快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积极谋划一批有前景、有潜力、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大力推动项目对接、引进,加快产业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组织协调,提高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水平,加快推动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达产率。

(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立足为园区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上市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建设完善社会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一批生产集约、生活宜居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立足主导产业发展,探索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发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成果中试、展销推广、物流配送等专业服务,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以主城区为重点,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园,完善技术创新、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入园孵化。

(五)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推进先进制造业质量和商标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园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引导专业园区加大商标品牌集聚、运营、孵化力度,打造新乡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纤维、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商标和品牌园区;坚持标准引领、质量取胜,强化企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质量标杆和企业品牌;鼓励产业联盟或龙头企业搭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链式平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提升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六)坚持绿色安全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构建完善产业链耦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鼓励入园企业运用先进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发展各个环节,实现布局集约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绿色园区和碳中和示范园区。全面落实园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环保管控政策,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和安全风险评价,完善应急、消防、环保基础设施。加大安全、环保第三方专业服务推广力度,持续提升园区安全、环保专业化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局、资源规划局、科技局、住建局、人社局、统计局、金融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应急局、税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定期通报分析园区建设发展情况,研究解决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制定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各县(市)、区要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特色发展、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加快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园区分级管理制度,市级园区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县级园区由县政府负责培育,县级园区达到规定标准(营收达到20亿元以上或利税5000万以上,主导产业占比不低于50%)的可以申请列入市级园区。利用市本级已安排的1000万元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考核资金,对考核合格和优秀的市级园区给予资金奖励。建立园区调研督导、例会讲评、报表台账等制度。探索专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建设模式,通过财政注资、资产整合等方式组建投资开发公司,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土地收储、发起设立投资基金等。鼓励建立公司制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由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统筹建设专业园区基础设施,代建或出租厂房建立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服务平台,并有偿为园区提供服务。鼓励先行先试,选拔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现职优秀干部到专业园区代职,对贡献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记功,把园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

(三)强化要素保障。优先配置政府可控资源,包括土地指标、环境总量指标、政府参与的引导基金、重大科技专项、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对专业园区倾斜支持。按产城融合理念,认真做好专业园区的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合理规划专业园区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强化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完善供地机制,各县(市)、区通过“增存挂钩”盘活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专业园区,并向投入产出强度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高的专业园区倾斜。加快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各园区应对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和税收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并作为土地使用年限届满准予续期或引导低效土地退出的参考依据。对产业重点支撑项目环境容量指标实行计划单列,生态环境部门辅导符合条件企业申报A级、B级企业,推动更多企业自主减排,减少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管控等因素影响。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各园区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服务园区投资建设,破解融资难题。政府性创业投资基金参与创新型项目评审,开展创新型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帮助创新型企业尽早对接资本市场。优化人才服务,优先安排专业园区企业家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积极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并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针对专业园区主导产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

(四)提升配套能力。出台重点企业正面清单,将清单内企业纳入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优先保供范围。完善专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功能,进一步加强水、电、气、道路、通讯、公共环保、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综合性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专业园区内企业就近提供金融、会计、法律、咨询、设计等中介服务和医疗保健等后勤服务,增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

(五)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专业园区建设统筹推动能力,切实加大协同联动、政策落实、帮扶指导力度。各职能部门实行联审联批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严格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电力价格等政策,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切实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等成本和税费负担。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定期召开企业问题专题协调会、政策宣讲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支持、资金、土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备案审批等方面问题。

(六)严格考评奖惩。建立完善全市园区统计体系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对园区经济运行调度,定期对园区质量效益、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智能发展、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并注重评价结果在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年度考核、园区空间范围拓展等环节的运用,将专业园区数量和建设发展情况作为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加分项,营造园区发展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来源: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文来源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分享: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