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整合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指导意见(浙委发〔2020〕20号)》、《关于丽水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指导意见(丽政办发〔2020〕55 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全县园区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全面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发展大平台,推动我县园区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走在前列。根据省市决策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现状
全县纳入本次整合提升的各类平台共10个区块,其中省级园区2个,乡镇功能区块8个,管理面积11.9平方公里。现有各类管理人员88名。2020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13.6亿元,增加值21.34亿元,税收3.49亿元。对全县工业的贡献度在80%以上,是支撑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最为主要的载体。
(一)省级园区:
1.浙江松阳工业园区
浙江松阳工业园区于2006年经省政府浙政函[2006]31号及国家发改委2006第23号文件批准成立,2018年经《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审核面积2.22平方公里,以发展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茶产品为主,管辖区域为松阳县西屏工业园1、2、4期。
2.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于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实际管辖面积9.71平方公里(包含浙江松阳工业园区2.22平方公里范围),主要管辖赤寿生态工业区块、王村区块、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块、集聚区一期区块、园区1-4期区块、北山物流基地区块。同时,作为省内山海协作共建“两美”浙江的合作典范,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与松阳县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在科室设置方面,松阳县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职能科室:党政办、计划财务科、经济发展科、规划前期科、建设管理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环境保护管理科;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下设2个职能科室:产业园招商科、产业园综合科。园区产业以精品不锈钢管、纺织业、智能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健康产业为主。
开发区内目前有制造业小微企业园3个(含在建):
1.赤寿茶叶精深加工小微园,位于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赤寿生态工业区块内,占地面积约97亩,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可入驻茶叶加工企业34家,目前已入驻20家。
2.竹客口茶叶精深加工小微园,位于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集聚区一期区块内,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茶叶加工企业13家,完成了招商引资工作。
3.恒兆智能装备产业园(在建),位于赤寿生态工业区块3-05地块,一期119.5亩将于今年底竣工,二期116亩、远期252亩准备启动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目前由民间资本——恒兆置业负责开发建设、产业招商和运营管理,已有意向入园企业9家。
(二)乡镇工业功能区:
1.江南工业功能区块,位于叶村乡,管理面积0.587平方公里。2019年规上企业10家,实现产值17.7亿元。区块产业以不锈钢管生产加工企业为主。
2.茶香小镇茶产业综合体区块,位于新兴镇,管理面积0.55平方公里。区块规划产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含现代服务)为主。
3.象溪工业功能区块,位于象溪镇,管理面积0.127平方公里。2019年规上企业3家,实现产值0.83亿元。以化工涂料生产、木制品企业为主。
4.古市工业功能区块,位于古市镇,管理面积0.347平方公里。2019年规上企业9家,实现产值7.99亿元。区块以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茶精深加工、设备制造、造纸为主。
5.赤寿工业功能区块,位于赤寿乡,管理面积0.183平方公里。2019年规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5.73亿元。区块以不锈钢管生产加工企业为主。
6.西屏工业功能区块,位于西屏街道,管理面积0.216平方公里。2019年规上企业2家,实现产值0.75亿元。区块以文教用品、通用设备为主。
7.望松工业功能区块,位于望松街道,管理面积0.167平方公里。2019年规上企业4家,实现产值2.56亿元。区块以汽摩配、农产品加工为主。
8.水南工业功能区块,位于水南街道,管理面积0.015平方公里。该区块已基本无工业企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省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推进会、全市生态工业大会和县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生态工业战略定位,锚定“工业强县”发展路径,强化“整体智治”思维理念,倡导“唯实惟先”工作导向,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牢牢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全力打造“产业更强、生态更优、环境更美、布局合理”体现绿色生态的产业平台,加快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培育松阳特色标志性产业链、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现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力争打造成松阳“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发展目标
1.建设万亩工业大平台。按照“转、并、整”的原则,对现有的工业园区重新规划布局。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为主空间,整合江南、赤寿、望松和茶香小镇茶产业综合体4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形成“西屏-赤寿”双组团“哑铃”状空间结构的1个重大产业平台。力争2021年完成申报“浙江松阳经济开发区”,到2025年,打造以精品不锈钢管为主的百亿以上产值的产业平台1个,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整合后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55亿元。
2.搭建科技创新载体。主动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接轨浙西南科创中心,谋划建设不锈钢管产业研究院、科创中心,建设人才科创产业园,塑造和区域产业发展精准适配的科创“硬核”。着眼于数字赋能新动力,以及将产业平台打造成为高质量、强竞争力、现代化的重要窗口的目标,推进“机器换人”“两化融合”,促进我县产业从简单的机械自动化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
3.构建产业大集群。着眼于形成具有鲜明松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生态工业体系,利用我县已有的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以精品不锈钢管产业为支撑,以高端装备制造、时尚产业、特色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中医药产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为补充的“1+3”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以上产业实现破零、上市公司达到2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形成以精品不锈钢管材为主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具有松阳标志性特色的产业链。
4.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统筹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集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配套体系,力争到2025年实现新增工业平台用地5000亩以上,平台投资强度、研发投入、经济密度、税收密度均实现倍增,亩均增加值达到12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
三、明确空间整合范围
(一)整合区块范围
整合面积包括三大片区,分别是古赤新产业发展区块、北城产业发展区块、火车站产业发展区块,片区之间相连可以用于建设的空间面积,2021年拓展至15.704平方公里,2023年拓展至32.29平方公里,2030年拓展至60.71平方公里,具体面积以省政府批复为准。
表1各区域面积情况
(二)整合后片区
整合后园区分为3个片区:一是古赤新产业发展区块,2021年拓展至10平方公里,2023年拓展至18.28平方公里,2030年拓展至33.56平方公里;二是北城产业发展区块,2021年拓展至4.757平方公里,2023年拓展至9.08平方公里,2030年拓展至22.22平方公里;三是火车站产业发展区块,2021年拓展至0.947平方公里,2023年拓展至4.93平方公里。整合后,以上3个分片区统一由浙江松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理。
转型提升方面,古市工业功能区块、象溪工业功能区块两个区块向小微企业园转型;西屏工业功能区块、水南工业功能区块两个区块向城市街区转型。
四、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
(一)优化机构设置
1.整合提升后园区名称
园区更名为浙江松阳经济开发区(筹),保留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牌子。
2.机构设置
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要求推进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整合,整合后设立浙江松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综合设置内设机构,从紧从严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机构突出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经济管理、开发建设和投资服务,履行组织领导、党的建设、发展规划、协调服务、经济管理、投资服务、产业培育引导、优化营商环境等职能。在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方面,经上级纪委同意后,纳入县纪委监委派驻综合监督。
(二)改革人事和薪酬管理制度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开发区领导班子,把懂经济、敢担当、会管理的专业性干部优先选配到开发区。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实施更加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对特聘高层次人才、专业紧缺人才,可按相关政策规定采取年薪制、兼职兼薪、协商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实行特岗特薪。允许开发区所属国有企业按市场化方式制定薪酬办法,聘请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
(三)创新开发建设模式
按照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合理分离的原则,通过组建、引进等途径,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1+X”开发建设模式。“1”即松阳县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理清园区与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关系,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承担开发区总体开发建设、产业培育、产业飞地、投资运营等专业化服务职能。“X”即支持龙头企业以组建企业联盟等方式 对开发区特定区块实行整体性建设运营。
(四)营造“十”分满意环境
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对标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精准措施,落细落实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套推进机制、一个具体的计划安排、一直跟踪督查”“五个一”工作机制,完善企业解难长效高效服务机制,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在开发区设立“驻企代办服务中心”,推进“数字化改革”和“企业全流程代办服务”,实行集成审批服务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行“一园通办、一窗全办、多证合办”以及网上办、预约办、代理办,实现“办事不出园”“拿地即开工”。
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优化拓展生态工业空间布局
按照“布局重构、规模重整”要求,以现有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为基础,整合县域内各类工业平台,全面调整优化产业平台布局。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对内挖潜盘活存量空间,对外整合扩充增量空间,编制园区总体规划,为打造精品不锈钢管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平台体系打下基础。(责任单位:集聚区管委会、经济商务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乡镇)
(二)创新体制机制高效管理模式
根据“扁平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发展理念,编制与整合后平台相适应的管理办法。根据园区发展所处阶段,合理确定园区管委会职能,体现园区主抓产业的鲜明特色,配备与园区职能相匹配的人员编制。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厘清平台主业主责和属地政府职能作用的关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园区实行“政区分离、各负其责”模式,明确平台负责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属地乡镇负责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定位,形成职能边界清晰又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大胆探索“管委会+企业化”运营模式,推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按照“身份封档、岗位聘用、全员绩效、政策激励”的思路,依托松阳县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改革人事管理及薪酬制度,激发整个平台运作的活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集聚区管委会、国资办、人力社保局、经济商务局)
(三)培育壮大重点领域产业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快推动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全力实施生态工业倍增计划,推动生产方式和路径的深刻变革,加速生态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升级、多元转化,构建高质量生态产业体系,打造智能制造新城。充分发挥我县不锈钢管产业的基础优势,全力打造高端不锈钢管百亿支柱产业,做好强链补链文章,加强产业链向熔炼、管件制品等上下游延伸,利用不锈钢管市场效应,向不锈钢板材拓展,加快不锈钢产业要素向我县集聚,培育壮大不锈钢制品细分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同时,拓展优质企业再发展空间,推进不锈钢管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实现产业规模倍增提供重要保障。(责任单位:经济商务局、集聚区管委会、招商服务中心、发改局)
(四)突出重点领域精准招商
围绕“1+3”生态工业产业领域,有的放矢进行企业走访,收集掌握产业信息。结合产业项目特点,针对目标企业需求,综合运用驻外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顾问招商、基金组合招商等方式,灵活多样的开展精准招商。建立高效的招商引资决策机制,实现项目精准评估、快速落地,跟踪做好引进项目的后续服务。科学制定招商考核办法,压实各部门的招商任务,力争到2025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50个以上。(责任单位:招商服务中心、经济商务局、集聚区管委会)
(五)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一是重点推进不锈钢管产业迭代升级。以推进不锈钢管产业升级为重点,推动行业向集群化、数字化、品质化、绿色化发展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以建设集研发、检测、科创、展示、交易、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不锈钢管科创中心”及赤寿区块不锈钢产业示范园为契机,通过品牌共享、订单分享、利益分成重组产业分工、重建利益分配,推动生产模式从“小而全”转为“专而精”,产业发展由“低、小、散”转为融合抱团发展,创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二是深化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加快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降碳保障体系,协同推进不锈钢管、合成革、革基布等传统产业落后设备的淘汰、环保治理水平提升,增强行业的生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实施“低散乱”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小微企业园总数达5个以上,基本完成工业园区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低效企业的绩效提升,高水平实现“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目标。四是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品牌示范企业、浙江制造精品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经济商务局、集聚区管委会、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松阳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科技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
(六)培育产城融合发展动能
聚力“创新引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不锈钢管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完成不锈钢管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大力组织申报众创空间、企业研究院、高新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积极谋划实施不锈钢管产业研究院、科创中心等大院名校参与的合作项目。系统推进浙西南物流中心建设,谋划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省级试点园区建设,深化“创新论英雄”改革,年均全县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率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经济商务局、集聚区管委会、科技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
(七)加快推进企业梯度培育
一是大力实施“雄鹰行动”。强化政策支持,以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集团公司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纳入“雄鹰行动”培育企业争取破零。二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加快一批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到2025年,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家以上。三是深化实施“雏鹰行动”。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培育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责任单位: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经济商务局、集聚区管委会、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财政局)
(八)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一是抢抓机遇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进5G基站的建设、5G信号的覆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基于5G的在线订单、直播销售等新模式。二是培育数字产业化。充分利用嘉兴、余姚“飞地”、上海“飞楼”等窗口,建设我县的软件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元器件产业园、数字经济大厦等服务平台,引进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以及相关技术人才,实现数字产业化。三是推进产业数字化。重点引导不锈钢管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谋划争取不锈钢管行业产业大脑省级试点建设,鼓励企业在拉拔、轧制、退火、酸洗、矫直、检测等工艺环节实施自动化改造并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智能制造融入不锈钢管生产全流程,强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力争到2025年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200台以上,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个以上,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深度用云。(责任单位:经济商务局、发改局、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应急管理局)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松阳县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发改局、经济商务局、财政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力社保局、集聚区管委会)任副组长,统筹协调平台整合提升工作。建立由经济商务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发改局、财政局、税务局、统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力社保局、经投公司等单位为主的办公室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商务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明确园区整合提升年度工作目标,编制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建立日常会商、通报、督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高质量完成园区(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
(二)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平台整合提升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将平台整合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内容;推行“过程+结果”量化考核,开展全过程追踪评价。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重点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动态评估。2021年6月30日前,市里完成(市、区)方案审核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浙江松阳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
(三)强化政策引导
一是发挥政策集成激励机制,整合制定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政策意见。实施产业聚焦“七个一”举措,即明确一个重点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个产业园区、建立一个技术支撑平台、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出台一项产业政策、构建一项服务机制。二是发挥政策约束机制。深化“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环保论英雄”改革,实施差别化用地、用能、排放、产业基金帮扶等政策措施。
(四)强化要素保障
做好土地、用能、资金、人才要素保障。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产业类项目用地指标需求,建立健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机制,确保工业用地只增不减。根据我县主导产业发展以及前期谋划的项目需求,向上争取最大限度的用能政策支持,保障十四五产业发展和企业壮大的用能空间。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确保制造业贷款高于全社会贷款增速,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深化人才新政,促进人才资源与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与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教学工厂”、“订单式”产业工人培育合作等。
来源: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