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13 10:00:39 阅读量:3619
分享:

4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环杭州湾经济区建设和宁波“246”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365”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突出“核心区、创新区、先行区”三大功能定位,深化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更好发挥开发区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县城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基本完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宁海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全面转型升级;基本建成县域融合创新和品质提升核心区、宁波市新兴衍生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宁波市2.5产带动城市有机更新先行区。

到2025年,经济总量规模大幅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模具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占园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80%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强度达到3.5%,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完成,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以2.5产业为引领的高水平的综合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研发中心、营运基地等新兴业态。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探索示范领域

面对传统市场增长出现天花板,资源要素约束不断收紧,产业“颠覆式”创新,汽车、装备制造和电子产品等产业更新换代压力加速,宁海县立足园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转型需要,重点从四个方面探索示范:

1.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探索示范。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升级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大力推进园区“退二进三、退二优二”,基本完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转型,重点在模具、汽车零部件和文具等优势产业上转型探索,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精心打造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5产业。

2.在积极响应“双碳”号召、实践“两山”理论上探索示范。随着“两山”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深化,宁海将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服务,运用生态技术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在以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上探索示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在高端园区建设、创新要素协同、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探索实践,打造形成以创新驱动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宁海样板。

4.在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上探索示范。围绕打造宁波南部营商环境最优园区的目标,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重点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大园区对外开发等方面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宁海经验。

(二)重点建设任务

1.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1)转型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牵头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科技局,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模具协会、汽车零部件协会、文体用品协会]

模具产业。厚植模具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模具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提高模具制造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与宁波市北仑区联合共建的模具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全面推进模具行业产业大脑生态体系建设与应用。加大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多工位冲压传递模设计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形成未来宁海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为产业延伸集群提供关键基础部件支撑。加快推进模具创新综合体项目建设,整合产业园的模具产业资源,主动与工业互联网领先平台对接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吸引更多模具及关联企业加盟,形成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继续巩固提升橡胶类汽车零部件主体地位基础上,推动产品向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电子电器等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研发应用汽车数字化集成系统。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关键环节和核心零部件,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搭载装置,搭建智能网联汽车在线服务平台。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加快推进与城市电动车、氢燃料汽车电池系统及控制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为宁海县关键基础部件提供新增长点。

文具产业。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鼓励和支持发展智能文具产业。牵头建设文体用品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全面推进文体用品产业五大生态体系建设。依托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效提高文具产业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鼓励和支持得力集团及其他文具企业整合全球供应商资源,打造领先的全产业链模式。进一步增强宁海智能文具用品的品牌效应,鼓励有条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与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宁海文具与文创产业在市场信息、产品开发、职工技术、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时尚引导等方面的共享与互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2)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牵头单位: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文广旅游局、县生物产业园管理中心、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依托光伏太阳能产业原有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太阳能高效电池片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动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突破,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新材料产业。依托中乌高端新材料产业园等优势载体,加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力度,重点发展超薄精密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以及有机硅新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同时加强对高强高韧PBT材料、无卤阻燃聚酯复合材料、高GWIT复合材料的研制。

生命健康产业。重点依托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生物制药、医疗装备及高值医用材料、诊断试剂、生物保健品及医疗美容等五大细分行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深化康养产业融合创新,积极开发健康养老、养生旅游、运动休闲和健康食品等新兴业态,重点打造古镇养生等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着力推动跑步机等优势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升级。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牵头单位: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商务局、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工业设计。积极发展工业设计,鼓励园区龙头企业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重点优势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打造“设计+”产业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总部经济。结合园区实际,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和关联带动能力强、发展层次高的本地优势企业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打造集办公研发、商业配套、采购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总部集聚区,重点推进华孚时尚总部项目。加快引进一批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发挥好总部经济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为转型振兴注入新动能。

电子商务。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促进电商创新发展,同时发展塑料、基础部件等专业交易市场。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将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打造成为宁海县首家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谋划打造宁海跨境电商集聚区,搭建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优化和共享资源配置。

2.5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5产业,重点发展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零部件定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业态,联动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呼叫中心、专业软件平台和融资租赁等支撑业态,为园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提供外部生态支持,促进制造业在价值链条上向更高水平阶段整体跃升。

2.培育创新创业新动能

(1)打造高端创新平台[牵头单位: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商务局、有关乡镇(街道)]

按照“一轴一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园区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科技和创新为转型导向,通过打造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将园区发展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绿色智造产业融合区。以产城融合建设为依托,通过园区整合提升和二次开发建设,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依托汽车零部件基础优势,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基地;基于文具产业基础优势,建设集现代化生产制造中心、先进营销展示中心、快捷物流中心、强大设计研发中心于一体的精品文具产业园;深入落实“电商换市”精神,集聚品牌电商、运营管理机构、电商培训、移动互联网等相关企业,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进一步推进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2)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牵头单位: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有关乡镇(街道)]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等创新服务机构。通过协同创新形式,整合各方掌握的资源优势,构建创新发展平台,形成面向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的开放型中试基地。有效发挥宁海模具、文具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集聚创新资源要素、转换发展动能的关键作用,促进创新技术的高效融合,推动产业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牵头单位: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有关乡镇(街道)]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和海外研发中心,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中心建设任务。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挖掘和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企业,形成若干个特色技术链条,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跃升。引导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尖端技术和拳头产品。

3.优化产城融合新空间

(1)打造产城互动的功能布局[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的思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倡导清洁生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人、生态空间山水环绕的“三生”优化配置,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家园,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住建局、有关乡镇(街道)]

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辛岭、新兴、科技、物流、梅桥、塔山、宁海湾等区块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科园北路延伸段及桥梁工程,解决道路拥堵、停车难、生活设施配套不全、工业固废投放等问题,提升对外互通互联能力。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推进园区集中供水、供热、供气项目建设,完善硬件配套设施,提升建设档次和水平。加快建设升级版小微企业园,推进小微企业园规范化管理、数字化改造,推动更多高成长性的小微企业入园发展。深入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工作,通过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工业治理方案,实现各区块工业整治和环境治理的综合提升。

(3)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乡镇(街道)]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可支撑园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务服务平台、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企业运营服务平台等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信息、中介、金融、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加大研究入驻企业在财政资金扶持、税收减免、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园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创新资源环境保护机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有关乡镇(街道)]

完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创造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环境污染管控等问题解决的宁海实践方案。统筹推进水林田湖草治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争取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立生态资源损害补偿机制和产业准入生态环境影响负面清单,加大差别电价、差别水价、超能耗限额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引导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工业废气、污水防治力度,加快 “无异味”园区、“污水零直排”园区创建,加强环境风险预防管控和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体系建设。

4.勇担产业承接新使命

(1)深化长三角产业合作[牵头单位: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投促中心、有关乡镇(街道)]

利用宁海县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体系,全面融入环杭州湾经济区建设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壮大模具、汽车零部件、文具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精心打造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把园区打造成为对接长三角的县域融合创新和品质提升核心区。

(2)承接环杭州湾经济区产业转移[牵头单位: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投促中心、县生物产业园管理中心、有关乡镇(街道)]

依托宁海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块、环象山港产业带、宁西生态工业园等载体,积极承接环杭州湾经济区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其中核心区块重点承接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环象山港产业带重点承接节能环保与新型建材为特色的新材料、电子电器、交通运输配件、金属制品等特色产业。宁西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具灯具、生态农业等产业。

(3)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牵头单位: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商务局、县投促中心)

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宁波市级需求,争取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大项目纳入宁波市级平台。开展与台州、绍兴等周边地区的合作,积极融入都市区一体化战略。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运用连锁、直营等营销方式拓展周边市场和宁波、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城市,推进企业的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

5.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1)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围绕“三服务”“最多跑一次”,为企业、投资商、创业者等对象提供一站式高效优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服务市场主体质量,聚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划出干部职工和企业之间交往的红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中心,梳理兑现政策,简化兑现流程,实现政策优惠大、兑现流程短、服务质量高,营造诚信公平的营商环境。探索园区新兴产业的宽松准入和后期有效监管制度,推动一批新的试点政策落地。

(2)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成立宁海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及有关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制定年度计划,组织部门、专家学者、群众进行论证和技术审查,搭建部门协调平台、政策整合平台、资源对接平台、公共咨询平台、批后监管平台。

(3)完善招商引资机制

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力度,对照大重点项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和产业链现状,围绕模具、汽车、文具、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先进成熟、投资大、产出高、见效快的产业化项目。建立招商项目共享机制,推进园区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重大项目招商保障,完善全区重点项目县领导联系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明确各重点项目的责任单位,做到责任分解到位、服务到位、配合到位。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工作机制

优化推进协调机制。强化目标任务分解,对园区建设方案中明确的重点探索示范领域、重点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落实推进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的工作推进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各项目标任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力度,将园区建设任务纳入宁海县重点工作考核及机关绩效考核范围,强化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的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加强执行监督,每季度对重点建设任务、重点项目进行督查评估,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建设方案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推动建设方案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工作。

(二)完善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宁海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园区转型升级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同时,进一步整合优化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资源,强化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建设,实现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授权托管区域范围内的领导、规划、招商、建设、资金保障的“五个统一”。

优化管理体系。创新开发区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干部管理模式,优化岗位管理办法,合理调配园区干部。积极探索以市场化、社会化选聘方式,政府雇员制或合同聘用制模式,选拔专业干部进入园区决策层。推动园区管理机构加快剥离社会事业管理职能,实行管理扁平化、工作项目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园区一站式审批机制。

(三)强化政策支持

增强用地政策支持。加强用地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先保障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开展土地利用政策创新,通过土地混合使用、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等方式,提高产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满足各种用地需求。完善用地效益政策标准,持续清理园区“两高一低”项目,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水平。

强化人才政策运用。结合宁波“甬江引才计划”和宁海海外人才“511”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引进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国家级省级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服务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中介、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力咨询等机构。推动重点产业技术骨干人才引育,强化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机制,定向培养产业人才。

(四)增强资金保障

加强国有资金支持。加大对园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积极对接宁波市产业引导基金与宁海现有产业引导基金,结合园区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引导投入到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及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企业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园区和入园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园区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资本、股权投资基金及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园区内项目建设提供融资规划、财务顾问、综合金融方案等服务,并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就符合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信贷支持。

来源: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文来源 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