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关于加快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1-12-27 12:10:16 阅读量:5243
分享:

7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庆阳市促进工业集中区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发展的实施办法》(庆办发〔2018〕52号)《关于深化工业园区(集中区)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庆办发〔2020〕48号)《关于推进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庆政发〔2021〕34号),进一步加强、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化工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和省级工业园区创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产业定位,科学谋划发展布局

1.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立足园区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煤化工为主,物流、文旅康养为辅的主体功能定位。建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确定落户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标准,细化优化总体布局、用地性质调整。规范项目入园准入机制,项目备案期间,工信部门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进行审核,切实杜绝入园乱、乱入园现象。

2.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委托国内具有一流煤化工规划资质、与实体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启动编制科学的总体规划和煤化工产业规划,完成化工集中区产业发展指引、水资源论证报告、安全风险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性评价等专项报告的编制工作,将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土地集约利用、企业及项目入园标准、投资强度、产出标准、绿色安全发展等重点内容纳入规划,实行专业化、分类化建园,合理确定分步实施或分步开发的期限及目标,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等负面清单约束,确保集中区所有建设有规可行、有法可依。

二、加快评估认定,推动园区提质升级

3.加快承载力评估认定。严格对照省工信厅等六部门关于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实施细则5大类33项内容,认真梳理核查,研究制定方案,积极汇报争取,补齐弱项短板,夯实评估基础,全力保证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达标通过。加快实施工业区供水工程、工业Ⅱ区土地整理、工业Ⅱ区和仓储区道路、工业污水处理及固危废处理、排水、电力、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项目入驻打好基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试行封闭化管理,加快推动智慧园区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化工产业发展指引和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建立化工项目入园准入制度,科学有序引进化工企业和项目。

三、加快基础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4.建立健全共建机制。要加快推进水、电、路、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从2021年起,园区内企业实现的市县级税收部分,由财政安排连续五年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建立园区基础设施共建机制,非经营类设施(包括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等)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券额度、亚洲银行贷款,可经营性设施(包括污水处理、电力、供热、固废处理等)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集中区建设运营,建设业主经营性园区,走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的路子。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集中区供水工程、工业Ⅱ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基础路网工程项目、消防站、热源站、固危废处置及管廊建设等项目,力争到2022年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七通一平”,进一步提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信息化支撑能力和重大产业项目承接能力。

6. 加快公共服务建设。坚持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功能完善同步推进,统筹布局建设公共交通、城镇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中心服务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强工业集中区人口集聚支撑能力,推进工业集中区逐步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配套功能转型,构建“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集中区。

四、强化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7.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不断完善工业招商引资、引智、引技机制,积极推进依靠政策招商向依靠产业链、依靠优质项目招商转变,注重引进产业、技术、管理和引进资金相结合。抢抓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发展“飞地经济”,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8.加强项目论证储备。根据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定位,围绕能源化工、康养旅游、商贸物流谋划论证一批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招商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对储备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更新,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和梯次推进格局,为招商引资打好坚实的基础。

9.提升产业链水平。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总体要求,探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按照确定的主导产业细化产业链条,制定产业链图谱、招商引资地图,强化全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支持园区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一批“链主企业”。对强链补链有突出贡献的链主企业、重点企业给予能耗指标倾斜,促进园区企业集聚发展。

1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群,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围绕“走出去”,积极开展招商。园区实施“专班招商”,成立招商引资小分队,由主要领导带队,主动联系项目,根据园区自身发展定位,精准锁定目标企业,找准项目合作点,制定招商方案,实地考察,实行精准招商。围绕“请进来”,开展精诚合作。建立客商信息库,开展“点对点”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做好“请进来”客商考察对接,专人跟踪落实,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

11.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对正在推进前期的山西宏源集团300万吨/年煤焦化、石家庄鸿锐集团65亿只/年高端医疗防护丁腈手套、锦庆能源公司40万吨/年乙二醇及醇基新材料产业园、500万吨/年煤炭分级分质清洁利用等4个项目,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约因素,主动到市赴省,积极汇报衔接,促进化工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形成煤化工园区主导产业,带动物流、文旅康养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12.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支持园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实验设施、创新基地。鼓励园区内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衔接有关部门,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13.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深化服务企业活动,按“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为入园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人才招聘、营销策划、招商融资等公共服务,引导入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民间闲置资金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

五、强化要素保障,积聚发展强大动能

14.强化建设用地保障。依法将园区用地布局和规模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并纳入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在分解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对园区用地计划实行单列。开辟绿色通道,对园区项目用地快审快批,支持园区依法设立纳入土地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储备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全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工业集中区生产性项目用地。在坚持招拍挂出让土地的原则下,根据土地征收成本、土地评价结果、投资强度和土地市场情况确定出让底价。对园区内实现的土地出让金县级部分,由财政安排三年内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上工业项目用地采取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取得,引导中小企业合建、共建和租赁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工业集中区“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理力度。

15.创新投资融资模式。强化工业集中区投融资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聘请专职管理人员,专业化运营管理宁县长庆桥工业集中区昌盛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参与土地二级市场开发、经营土地等生产要素积累资金,以及吸引银行、企业、社会等方面资金进行筹资,进行集中区载体建设。鼓励开放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发挥“甘肃信易贷”等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和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园区建设和管理,鼓励支持区域合作共建园区模式,将园区的商业服务、社会化管理逐步推向市场。

16.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以股权投入、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请亚洲银行贷款,研究设立煤化工产业发展基金。2021至2025年期间,园区新引进企业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每年12月底经市税务局核算、市财政局返还县政府后,重点用于园区招商引资、改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可由园区依规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优先支持符合发行条件的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

六、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17.优化审批服务机制。建立政府放权与园区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授权事项清单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赋予园区县级项目审批权限。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改革,园区涉及企业经营许可、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设立园区政务服务分中心,提供“一条龙、一网办、一站式”服务,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全部纳入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实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结果共享、网上调用、互信互用,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预审预验、容缺预审,减少项目投资和落地成本,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有效提升政务服务强度。积极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全程委托代办、帮办制,建立“1+1”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实施全程跟踪协调、咨询辅导,推进优质项目项目落地实施。

18.实行区域评估共享。建立区域评估机制,对压覆矿产、环境影响、文物保护、防洪影响、水土保持、气候论证、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性、区域安全风险等事项评价由园区实行区域评估,供园区企业免费使用,单个项目不再编制相关报告。区域评价事项由园区编制,县政府统一组织评估评审,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19.改进生态环境服务。园区规划环评、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市生态环境局出具审查意见和反馈评价结果后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由园区安全环保科承担项目环评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园区要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水资源等集约节约利用,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对园区生态环境的分析评估,把好产业准入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引导企业应用绿色技术,提高能效水平,促进园区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20.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市、县招商引资优惠奖励办法,园区先行先试,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金额、企业贡献等,自行制定奖补政策,出台园区营商环境“干货”调控政策,增强园区的政策黏性,以政策机制撬动现有城区企业退城入园发展壮大,引导招引企业根据产业分类全部入驻园区,打造煤化工特色产业集群。

七、加大财政投入,构建经费保障机制

21. 保障工作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集中区的支持力度,增加工作经费,解决运转难题。由县财政每年固定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集中区招商引资费、宣传费、取暖费等工作经费。

22. 保障项目经费。每年由县财政单独列支1000万元,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建立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内相关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

八、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3.改革人事制度。鼓励提倡各级、各部门干部去园区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园区干部的交流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集聚园区发展力量,增强园区发展活力。面向全国自主选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试行人员身份“档案制”“竞岗制”“绩效制”,推行全员聘用制,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实行择优录用、末位淘汰等制度。县政府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全省重大招商引资纳税企业高管、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根据其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等额奖补。

24.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大工业集中区干部培养、提拔任用和交流使用力度,提升干部职工在工业主战场、经济最前沿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把管委会市管干部和内设机构县管干部纳入换届交流刚性环节,县委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干部不少于1次,为园区培养选用优秀人才,凝聚强大工作活力,保证集中区干部与其他单位干部同样可以在县区、乡镇、部门之间科学有序合理流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创业热情。

25.开展技能培训。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程管理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岗位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园区企业可直接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由县人社、财政部门直补企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开支使用。

九、推进简政放权,集中精力发展主业

目前,园区主要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无行政审批权、经济指标考核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协管非园区事务多,不能很好地行使相应的经济管理职能,制约当前园区的发展。因此,县政府要高度放权,授予管委会行政审批权、经济考核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园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到园区参观、检查、评比;园区年度目标考核由县委、县政府直接下达指标,其他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再向园区布置工作任务和下达考核指标。除园区专题会、经济工作会等特别重大的会议外,一般不要求园区负责人参加,确需园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须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确保园区管委会能有更多的精力来搞好服务。

十、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园区对外形象

积极推介园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重点在园区招商、形象、产品、重大活动上作宣传文章,深入挖掘园区开发建设中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充分利用陇东报、庆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专版、专题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做好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全方位地对园区进行对外宣传报道;借助策划公司的专业能力,包装园区鲜明的对外品牌形象,创新广告载体,结合重点事件和重大活动,在重点地区和重要媒体平台上进行定点精准投放,对园区品牌形象进行广覆盖、立体式、密集型的宣传展示;组织参加大型经济论坛、项目招商推介会等重要节会,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和发展信心,不断提升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来源: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本文来源 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