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湖北省开发区条例》,落实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恩施高新区讲话精神,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筑好巢、引好凤、服好务、促发展”为主线,持续完善工业园区功能,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奋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园区打造成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自主创新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为建设“康养金地·和美建始”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坚持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县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上再壮大、改革开放上再深化、营商环境上再提升、在责任落实上再发力,全面推进县工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一)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全面完成扩区调区,县工业园真正形成“一园两区”,协助部分乡镇建设小微产业园,使园区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让园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园区主支道路全面形成,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工业厂房满足企业入驻需要;物流仓储、污水处理、员工配套用房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招引企业,引导富硒食品与医药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制造、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黄土坎片区布局发展富硒食品与医药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制造、资料综合利用、服装加工等产业,其中:富硒食品与医药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制造等主导产业到2023年的总产值占到该片区总产值的70%以上。大样榜片区布局发展富硒食品、新型建材、光伏发电、电子元配件生产组装等产业,其中:富硒食品、新型建材、光伏发电等主导产业到2023年的总产值占到该片区总产值的70%以上。
(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完成园区科技孵化园的建设,新增3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新申报备案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件,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引进4-6名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0%。
(五)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到2023年末,园区企业总数达到34家,其中规上企业达到8家;实现税收总额6200万元,年均增长12%;规上企业工业实现增加值22.87亿元,年均增速达15%。
(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100%。
三、重点任务
(一)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1.推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实行审批权下放。将事关园区建设发展的国土、住建、规划、市场监管、环保等有关职能延伸到园区,由相关职能部门安排派驻人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与园区相应科室联合办公,提高行政效率;二是社会事务进行分类管理。理顺园区与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园区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事务由园区管委会统一集中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卫生、民政、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由属地乡镇负责管理,园区积极支持配合,减少园区社会事务工作压力,把更多人力、财务和物力投入到园区发展当中;三是园区内实行封闭管理。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到园区企业检查,一律不得向园区企业布置工作任务和下达考核指标。
2.人事薪酬体制改革。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探索推进聘任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采取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在编制范围内进行自主调整和使用编制。推动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试行“以岗定酬、按绩定酬”薪酬制度,建立园区绩效考核、岗位职责、业绩贡献挂钩的薪酬结构标准体系,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创新绩效考核体系,以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为核心,将个人绩效薪酬与园区考核系数、部门考核系数、个人考核系数直接挂钩。
3.投融资平台改革。围绕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充实发挥现有的国投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县国投公司和园区管委会可探索搭建园区投融资开发公司,负责运作政府性建设资金和统筹利用园区资源、资产和资本,赋予园区土地出让、转让或经营收益权,提高资本转化率,获得的土地收益,通过资本注入方式注入园区投融资公司,使其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进园区自力更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优扩容平台,优化空间布局,
1.完成调区扩区。在确保园区原有的法定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按照“一园两区”(黄土坎片区、大样榜片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完成扩区调区各项目标任务。同时积极探索县乡工业园“1+N”模式,与长梁镇、高坪镇、红岩镇、三里乡等乡镇加强协作,根据各乡镇特色打造小微产业园。
2.推进退城入园。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的原则,明确责任,加快推进原广润片区及老城区工业企业退出城区进入园区,让工业企业通过搬迁做大规模、做强实力、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改善城区环境质量,推进经济、城市、社会、生态转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产业园建设。在黄土坎片区加快完成园区科技孵化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员工配套用房工程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较好的环境和配套服务,真正发挥工业园新区“筑巢引凤”的作用。在大样榜片区,尽早启动征地拆迁,争取2023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工程。
4.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将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在建设用地安排方面给予保障。在园区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所幼儿园、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娱乐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开通一条到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园区配套水平。
(三)推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
1.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全州“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定位和战略布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进一步做大做优富硒食品与医药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制造等主导产业,形成首位产业强势突破,主导产业协同齐进的产业发展大格局。进一步推进产业强链补链,三年内,在黄土坎片区,基本建成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系列阀门制造产业链。
2.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强扶优工程,围绕新型建材、阀门制造等产业上下游,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做强产业支柱,到2023年,力争培育一家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行业骨干企业。
3.突出产业招大引强。围绕新型建材与资源综合利用、富硒食品与医药加工、机械电子制造、日用化工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现有产业优势,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抱团集聚、集群发展为目标,精准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力争每年至少引进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确保年度招商引资项目注册、开工、投产、到资率分别达到90%、60%、30%、20%。
(四)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
1.建设园区科技孵化园。尽快完成科技孵化园的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降低企业创新创业风险和成本。
2.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参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标准,围绕园区重点产业,与科经、财政和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标准和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入库培育,并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
3.完善园区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形成“企业投入、政府免税”的机制,营造政府与企业共担科技投入风险的氛围,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形成企业舍得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良好局面。
4.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家的联络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园区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培训会,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追求、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五)坚持环保优先,建设绿色园区
1.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建成工业污水收集管网及配套污水处理站,对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全方位排查企业环境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偷排直排、超标排放、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的情况发生。
2.严格项目准入标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保护要求的项目,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杜绝引进,从源头上把好工业绿色发展的“总闸门”。
3.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绿色服务,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进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清洁生产推广应用工程,打造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企业。
(六)强化要素保障,创优营商环境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对接中央和省级相关支持政策,用好专项扶贫资金、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园区涉硒产业、生物医药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政银企项目合作机制,定期举办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会。建立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白名单”项目保持信贷支持连续性。建立完善公开、动态的基金投资项目库,吸引民间资本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
2.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形成工业园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聚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科学设置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入产出率标准。加快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鼓励项目单位向上盖多层厂房,向下利用地下空间,缩小非生产性占地面积,全面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加强对项目投资强度、投资进度的核查,杜绝恶意圈占、囤积土地行为,对投入小、效益差的项目坚决腾笼换鸟,安置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对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3.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对工业园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及住房安排、社会保障、职称评定、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采取线上招聘、校企对接、中介推介等多种形式缓解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引导更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工业园区工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返乡人员入驻园区创新创业。
4.不断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规范、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加快完善政务大数据服务体系,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运用好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审批事项结果互认,推行承诺审批制、“先建后验”,最大限度压缩项目审批时间。开展清理投资堵点问题专项行动,实时跟踪解决项目审批堵点、难点问题。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责任落实。设立建始工业园区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负责人及召集人,由建始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改局、县科经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县生态环境局建始分局、长梁镇政府等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解决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按照各自职能落实好主体责任,制定本部门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到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对照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严格考核奖惩。依法开展方案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制定规划实施分年度工作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动态管理,将年度计划列入有关职能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落实奖惩措施,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在三年行动方案中作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来源:湖北建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