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

来源:株洲经开区 云龙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1-05-12 10:38:05 阅读量:5815
分享:

9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9〕1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9〕18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湘办发〔2019〕19号)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教,推进教育现代化,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三区”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发展理念与总体思路

(一)发展理念

1.坚持以德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坚持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发展长效机制,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3.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着力破解束缚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教育管理和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构建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4.坚持全面发展。鼓励学校多元化特色发展,尊重学习者兴趣和禀赋的多样性,以全面发展的视角评价学校和学生,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审美情趣与素养、劳动观念与技能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坚持开放融合发展。建立多种教育开放和共享机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实施“名校带片区、优质促均衡”的发展策略,推进全区教育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全国各地包括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优秀人才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进、消化、融合等方式,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二)总体思路

1.教育先行,学城联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发挥教育对城市建设的巨大拉动作用,形成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格局,打造学校品牌名片,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人力资源,撬动产业,推动全区开发建设。

2.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优化教育布局,以全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全区规划框架及功能分布,综合考虑工业园区、商业服务区、密集住宅区、原住民区的教育配套需求,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实施”的原则,规划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学校。

3.短板提升,全面提质。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加快农村学校城镇化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体系,着力打造规划起点更高、硬件配置更全、师资力量更强、教育质量更高、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的教育事业新局面。

4.共建共享,均衡发展。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形成共建共享的教育发展格局。实施教育提质均衡发展工程,均衡学校硬件建设和师资配置,着力化解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政府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积极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政府办学为主导,民办教育为补充,各类教育结构合理,教育服务功能齐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区域教育体系,将我区创建为教育均衡发展先行区、教育品牌聚集区、产教融合示范区。

2.具体目标。到2025年,努力实现云龙教育“23226”目标,即完成20亿元以上的教育投入,引进打造3所省内名牌学校,培育引进20位市级学科带头人,提供20000个义务教育学位、6000个优质幼儿园园位。

(二)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以“普惠+优质”为主线,构建覆盖全区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坚持公办主导、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加快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移交工作,扎实开展已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整治,确保2020年全区普惠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25年,全区公办幼儿园达到17个,提供优质园位6000个。形成全域覆盖、品质优良、体制多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

2.义务教育。以“优质+均衡”为主线,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调整全区中小学布局,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水平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管理和治理水平,构建布局科学、优质均衡、特色鲜明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2022年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认定。到2025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3所,提供义务教育学位20000个,中考教学质量(优秀率、人平分、合格率)力争达到全市公办教育前三的水平。

2

3.高中教育。以“合作+特色”为主线,弥补我区高中阶段教育空白。引进省级以上优质高中教育品牌,积极推进高中教育布局,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重点支持布局省级名牌高中1所。

4.职业教育。突出“共享+融合”发展思路,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设立区产教融合发展奖励基金2000万元。按照“政府主导、校企联动”模式,深化校地企资源共建共享、产教深度融合,努力培育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到2025年力争实现“23221”目标,即力争升格2家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30家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重点企业,引进创办2家民办职业院校,形成20万人次/年的技能培训规模,打造全国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

5.民办教育。以“名企+名校”为主线,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放、管、服”相结合,依法履职,规范办学秩序,全面提高民办教育治理水平。设立1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励扶持基金,对群众反映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幼儿园)给予一定奖励。

6.社会教育。以“全员+终生”为主线,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自考、成人高考、函授等在职学历教育,提倡远程在线学习、职业培训、手机APP平台学习,支持社会兴办成人艺术社团等校外培训机构,努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积极创办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推进家长学校“四室”建设,健全学校(幼儿园)、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聘请社会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行动路径

大力实施教育“12345”行动,即围绕一个总目标;突出“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两大主题;落实“名校群体、名师团队、名牌培育”三大工作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均衡、高品质服务、高质量育人”四大工作原则;实施“办学条件品质提升、教师队伍优化提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教育创新品牌创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五大工程。

(一)实施办学条件品质提升工程,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高起点布局教育资源。综合考虑区域人口规模、人口密度、生源数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前瞻性统筹、高起点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在现有规划基础上,新建区域幼儿千人比例按50‰、小学生千人比例按80‰、初中生千人比例按40‰、高中生千人比例按26‰进行资源规划,预留足够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进一步优化学校(幼儿园)布点,逐步完善0-3岁早期教育机构布局。建立健全社区学院(街道成校)成人教育学校建设,发挥成人教育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覆盖各层次的教育体系,确保学校布局适应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2.高品质新建学校。按照“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标准规划建设新学校,新建项目全面实行项目代建制。坚持“一校一品”,学校建筑造型体现区域特质,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要求,打造绿色生态校园。建立教育、规划、住建等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小区配套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建设和移交工作。对规划要求配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应按要求配建到位并移交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应建未建、缓建慢建、建而不交的小区楼盘,不予整体验收。到2025年,投入2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磐龙、大丰、云龙香江、龙母河生态新城、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绿地21城等6所学校和悦湖春天、幼师附属、金茂悦、绿地21城、亿都、华强片区配套等12所公办幼儿园建设。

3.高标准改造老旧学校。高标准对现有规划保留学校进行提质改造,加快推进老旧硬件设备的转型升级,实现区内学校优质资源均衡配置。2023年前,重点改造美泉、龙头和西塘等3所小学。

(二)实施教师队伍优化提质工程,打造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1.强化师德师风。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争做“四有教师”和优秀“领路人”活动,促进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政策激励、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大力弘扬依法从教、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行业新风,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优化教师队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出台《株洲云龙示范区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优化教师聘任、培养、考核、评比、流动、晋级管理机制,探索教师管理新模式。建立资深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累计满30年的男教师、满25年的女教师,且申报当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目前还是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教师,直接评聘为高级教师。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按市级学科带头人1000-1200元/月,区级学科带头人700-800元/月,区级骨干教师500-600元/月,兼职教研员A类3000元/月、B类2000元/月、C类1000元/月,班主任400-500元/月的标准,每年发放10个月的专项补贴。积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每年投入20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资金,202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

3.引进教育人才。适应区域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补充教职工编制,实行“入编”和“同工同酬”双轨制。对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因编制紧张暂不能入编的教师,实行同工同酬,待有编制时再办理入编手续。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面向省内外招聘引进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对引进的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特级教师,服务年限不少于10年的,一次性给予安家购房补贴20万元;优先安排所引进的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免费入住区人才公寓;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区内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房屋契税100%的补贴;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在本区服务5年以上的教师,在区内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房屋契税50%的补贴。每年将招聘计划的20%以上的指标,优先用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省内外知名一本师范院校的全日制应届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的招聘。

4.健全激励机制。每年按教职工绩效工资总额的30%设立教育质量奖,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大力推进以教师绩效工资和教育质量奖分配为主的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介教育发展典型经验和突出成绩,提高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加大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典型宣传和表彰力度,每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设立功勋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每3年进行一次表彰,3年内可享受高于平均20%的绩效奖励,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建立中小学教师一年一体检制度。建立教师租房补贴制度,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青年教师按4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租房补贴。完善教师工作考核细则,加强教师年度考核,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5.保障权益待遇。着力保障教师待遇,按规定对当地公务员普遍发放财政经费保障的奖励性补贴时,同步考虑义务教育教师,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乡村教师建设要求,将教师个人乡镇补贴逐步提高到400-1000元/月。依法保障教师教育学生的权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学校、教师合法权益。

(三)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打造株洲优质教育新高地。

1.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管、办、评分离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以学校发展性评价为主,减少对学校的微观干预。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建立包括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发展理念、内部管理制度在内的办学制度支持体系。以“正面引领、特色鲜明”为基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学校发展内涵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按照“结构合理,整体优良”的原则,统筹调配各校师资力量。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调整力度,完善实施全区教师“区管校聘”制度,探索建立教师区内走教、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制度,对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及时调整岗位,或者通过培训提高再上岗,确保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各学校教师水平相对均衡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提高教育科研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创建市级及以上特色品牌5个。每年投入100万元教育科研与课改工作专项经费,创新教育科研模式,丰富教研活动,鼓励课题研究,到2025年,成功申报市级及以上课题6个。

4.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德育首位,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学段、各方面,实现知行合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区财政每年专项预算100万元用于“五育”基地及相关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完善中小学校本课程,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互联网+”(第三课堂)“三课堂”立体架构。

5.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培养、学业成绩、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注重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完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实施捆绑考核制和教育质量项目建设提升计划,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6.实施教育惠民措施。区财政投入200万元,设立区奖教助学发展基金(与云龙教育基金合二为一),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救助贫困学生和家庭困难教师等。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免除在籍中小学生教辅资料费、导刊费、学具费、作业本费、保险费、寄宿生住宿费及每年的冬夏两套校服费。实施“免费营养餐”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认真落实镇街、社区和学校控辍保学责任制,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为0。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教育模式,满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需求。区财政每年安排50-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购买“三点半”特色课程服务,鼓励学校按照“公益普惠、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形式和内容,有效化解“三点半”问题。

(四)实施教育创新品牌创建工程,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品牌

1.创建品牌学校。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品牌学校托管或参与学校管理,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强化办学出口管理,出台《株洲云龙示范区公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委托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委托管理办学行为,提高委托管理实效。培育有影响的名校3所,将长郡云龙实验学校、云田学校打造成品牌示范校。组建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建立资源共享、管理共担、教学互动、师生互助的合作办学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培育“双名”团队。构建“名校长”“名教师”培育机制。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交流制和轮岗制,通过竞争上岗、交流提拔、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等多种方式选拔校长。推行校长职级制,健全校长绩效考核制度,构建校长“能上能下”机制。对于公开遴选的校长,根据教育教学考核结果,给予5-10万元/年的校长津贴。对确定为“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对象的校长、教师,优先选派外出培训,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并配套专项工作培训经费和奖励经费,促进“名校长”“名教师”快速成长。到2025年,至少培养引进3个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名校长,20位市级学科带头人。

3.打造教育品牌。以区内品牌学校为龙头,通过输出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管理经验、教改成果、教学资源,辐射带动其它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名校长”带动,提高全区校长学校治理能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成立区名师工作室,发挥“名教师”学科领袖的作用,推动全区教师专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打造优质教育品牌5个。

(五)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用于学校智慧校园软硬件建设和改造升级,建设更高水平数字校园。到2025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育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积极推进和共享“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通过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资源应用,积极打造区级网络教研联盟。建设覆盖义务教育全课程,内容丰富、质量上乘、共通共享的区级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1.实施“互联网+”数字校园基础全覆盖工程。通过对软硬件建设和改造升级,实现100%的中小学校接入网络出口为1.5G以上的教育城域网,100%的中小学实现校园网、无线网全覆盖,100%的教室和功能室实现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100%的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研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覆盖国家省市三级、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提升网络教学资源遴选和加工能力,建设覆盖义务教育全课程,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区域级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2.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助力联盟校、集团校实行课程联合编排、教学统筹安排,实现课程教学同步实施、教学资源同步共享,帮助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领衔人,组建10个及以上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区级“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带动全体教师参与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资源应用等活动,实现义务教育学科及教师全覆盖。

3.实施“互联网+”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对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纳入小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覆盖全体教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计划。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育治理、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的新路径。组织开展丰富的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推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4.实施“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示范行动。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积极申报湖南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打造3所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推进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采用过程化数据分析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现教学评价从单一维度向综合性多维度转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加强经费保障

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支持,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确保教育经费每年按10%以上比例增长。

(三)强化责任落实

所有涉及学校(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单位,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三定”职责充分履行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区教育局做好全区发展教育事业的统筹协调工作,配合规划部门编制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建设计划;与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单位做好配建教育设施的居民住宅区小区规划、配建学校(幼儿园)规划方案、教育设施设计方案等审查。

区自然资源规划局根据建设规划条件,将明确委托配建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规模、标准要求、产权归属及移交、违约责任等主要事项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时予以公示,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进行约定;在出具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时,应当明确委托配建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规模,包括用地规模、建筑规模、班级数等,涉及学校(幼儿园)规划调整的,应征得区教育局书面同意;在审批住宅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按国家居住区相关规范和《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相关要求审查配套学校(幼儿园)规划方案;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按照规划条件确定的内容和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明确委托建设学校(幼儿园)的区位、红线,并审查配建的设计方案;负责会同区教育局督促检查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实施。

区党务工作部做好教师招聘、编制登记等工作。

区发改局将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负责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投资立项批复。

区行政审批局组织快捷办理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报建审批手续。对符合学校(幼儿园)配建要求但未完成建设和移交的开发单位,不予办理整体验收。

区住建局做好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图纸及概算的批复、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凡建设项目存在配套学校缓建、缩建、停建、不建等问题,在整改到位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区卫健局做好学校(幼儿园)疫病的防控工作,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区财政局保障教育优先投入,对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经开公安分局做好学校(幼儿园)周边的治安管理和公共秩序维护。

开发建设单位在进行居民住宅项目建设时,应确保按相关标准要求配建的学校(幼儿园)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负责移交前配套学校配建所产生的费用及相关安全责任,并承担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质量保修期内相应质量保修责任和维修费用。

(四)健全工作机制

1.加强督导考核。完善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突出督政督学并举,加强问题跟踪督办,全面贯彻落实政府教育职责。把建设“教育名区”工作纳入全区相关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科学设置考核内容,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凝聚最强工作合力。

2.全面推行检查报备制度。减少对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全面推行检查报备制度,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区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

3.优化校园治安环境。建立校所联系制度,各公安派出所所长(副所长)兼辖区学校法制副校长。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强化学校安全管理。2021年底前,各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达到100%。2022年底前,各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式管理达到100%。

4.建立涉校涉生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以区政法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对校园安全事故等涉校涉生重大矛盾纠纷依法依规处置,严厉打击校闹等行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来源:株洲经开区 云龙示范区

本文来源 株洲经开区 云龙示范区,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