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1 10:15:08 阅读量:1787
分享:

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2019〕28号)等文件精神,促进佛山高新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及“1+1+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抓“双区驱动”“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机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聚焦10大智能制造产业链,深入实施20项重点任务,协同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人城产文共融的空间载体,率先探索新发展路径,做实做细“高”和“新”两篇文章,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佛山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佛山打造“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勇当主力军。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年底,佛山高新区按照“紧扣高质量、争当领头羊、大局抢急所、奋进勇担当”的总要求,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效率显著提高,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的地位更加巩固,绿色发展显现新成效,争先进位取得新突破,成为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培育“双高”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器,朝着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目标不断努力。

经济效益和发展效率实现“双提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企业经营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环境效率等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双链”融合成效显著。10大智能制造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左右;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战略性技术产品,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累计培育或认定5家“链主”企业以及超过300家瞪羚、单打冠军、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安全性明显提升,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世界级智能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双循环”战略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等国内市场进一步拓展,与广深港澳以及国际创新高地结为更紧密的创新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更为密切,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形成新形势下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一园一特色”更加鲜明。佛山创新灯塔社区、禅城聚锦科创园(含禅城千亩产业加速器)、南海千亩产业加速器、顺德机器人谷、高明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三水万亩产业园按照人城产文融合标准顺利推进,成为代表一区五园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特色的核心载体。

“一区多园”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在“一区多园”产业链协同发展、科技金融结合、绿色发展等方面,形成若干具有佛山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国家高新区提供示范样板。

二、做强做大十大智能制造产业链

(一)做强四大主导产业链。

智能成套设备产业链。依托东方精工、恒力泰、伊之密等企业,推进工业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光通信器件、智能芯片等数据采集设备与智控装置的部署和应用,提升陶瓷机械、压力机械、塑料机械、压铸设备、印刷包装机械、铝型材加工设备、激光加工设备、脱硫脱硝设备、废气净化设备等装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水平。(牵头单位: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禅城园管理局、顺德园管理局、三水园管理局)

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链。依托一汽大众、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重点发展中高端轿车、自主品牌SUV等整车制造。依托本田汽车零部件、爱信精机、福迪、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发展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悬挂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牵头单位: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三水园管理局)

智能家电产业链。依托美的、海信科龙、格兰仕、万和等企业,巩固提升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小家电等智能家电产品,拓展新兴品类;深化角度传感模块、温湿度传感模块、声控传感模块、语音播放模块等新型传感器的植入应用;开展低功耗传感节点、中高速传感网系统设备、微处理器的研发创新;延伸布局OLED、Micro LED等面板显示技术。(牵头单位:顺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

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依托联塑科技等企业,发展高端工程塑料;依托科顺防水等企业,发展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的无污染、耗能低的高档水性涂料、高科技工业涂料以及刚性防水材料。依托德美化工等企业,发展纺织业领域的优质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牵头单位:顺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

(二)补齐三大优势产业链。

机器人产业链。依托顺德机器人谷、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发展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检测机器人、AGV、协作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本体制造,强化面向汽车、机械、家具家电等领域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牵头单位:顺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

医疗器械产业链。巩固牙科综合治疗台、牙科手机、牙科光固化机等口腔医疗器械的竞争优势,培育发展养老康复器械、残疾人康复器械、术后康复器械等康复医疗器械,探索发展激光治疗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以及口腔材料、3D打印医用耗材、高值医用敷料等医用耗材。(牵头单位: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三水园管理局)

健康食品产业链。精准把握健康食品可持续性消费、健康老龄化、高端便捷化趋势,大力拓展健康、安全食品市场,依托海天调味、鸿鹰食品等龙头企业,延伸布局健康调味品、健康休闲食品、自热食品、低糖/零糖食品等。(牵头单位:高明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高明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

(三)建设三大未来产业链。

增材制造产业链。依托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峰华卓立、峰合精密等,开发应用于智能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砂型无模铸型(PCM)增材制造装备、精密喷射成形(PSF)增材制造装备等;围绕熔融沉积成型(FDM)、光固化成型(SLA)、选区激光融化成型(SLM)等关键增材制造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研制扫描振镜等核心器件;布局铝合金金属粉末、PLA、ABS、尼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牵头单位:三水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三水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

集成电路产业链。依托顺德开源芯片基地、容桂穗香芯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布局芯片设计环节。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带动周边材料、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等集成电路制造全产业链发展。依托联动科技、阿达智能装备等企业,加快发展高精度半导体固晶机、倒装机、高密度焊线机、板级/晶圆级封装装备、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工业激光打标机等先进封测设备。(牵头单位:顺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

氢能源产业链。充分发挥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仙湖实验室)等平台研发优势,大力开展氢燃料电池及其核心材料技术、氢能汽车应用技术、氢能制储运加技术、氢能安全技术、氢能产品及应用标准等氢能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加快推进“四泵四器”及氢能装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牵头单位: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

(四)完善产业链招商机制。

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10个重点智能制造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佛山高新区党工委与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负责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制定产业链图谱、优化产业链政策措施、培育重点企业、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等。创新开展投资型招商。发挥国资投资平台作用,主动与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联动,运用联合投资、参股基金等多种方式,形成机制灵活、广覆盖的招商引资基金丛林;通过投资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与重点企业和产业链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增强招商队伍业务能力。筛选任用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作为招商攻坚力量,大胆选用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强化针对产业与招商工作的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和谈判沟通技巧,培养锻炼一批懂产业、懂招商的后备力量。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招商模式。探索“云路演”“云签约”等云端招商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举办数字招商展览会,使用“映客”“抖音”等直播平台举办招商推介会;建立健全项目库、载体库管理机制,实现项目从线索到落地的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及对项目引进过程的跟踪、评价。(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商务局、重点项目工作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三、优化提升技术创新链

(一)加大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

着重抓好实验室建设。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加快推进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建设;做好省重点实验室组织申报、推荐工作,到2023年,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5家;推动1—2家省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到2023年,争取布局1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17个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等多元主体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到2023年,省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5家。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支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推动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在高新区设立校区、分校、研究生院、二级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推动完善研发机构管理机制。建立研发机构分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建立常态化的政企科技创新咨询制度(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二)打造双高企业成长生态雨林。

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单打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遴选认定与政策兑现工作,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按照《佛山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工作方案(2020—2022)》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举措,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80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0家。强化单打冠军主业意识。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制造业细分行业技术工艺领先、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或全省前列、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一企一策”扶持其进一步做强做大,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单打冠军集群。打造制造业高成长企业大湾区总部集聚区。建设瞪羚独角兽企业家联盟等高成长企业服务平台,围绕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提供创业培训、资源链接、场景对接、科技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到2023年,累计认定瞪羚、单打冠军、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超过300家。培植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链主”企业,支持美的、联塑等大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到2023年,培育5家“链主”企业。(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三)推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吸引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加快佛山市人才驿站、佛山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到2023年,引进超300名创新能力卓越、科研成果突出的顶尖人才及团队。引进创业型人才。发挥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专项引导资金作用,到2023年,扶持超70个瞄准国内外技术研发前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创业团队。围绕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支持区内应用型高校建设1-2所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支持区内15家左右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大学,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通过购买、租赁、新建等方式供应一批人才住房;探索推广共有产权住房;制定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给予有竞争力的落户补贴、租房补贴、创业扶持、子女入学等政策保障。(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四)健全专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提升孵化载体服务能力。推动孵化载体提档升级,到2023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21家、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6家;引导孵化载体聚焦重点产业链,自建或引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孵化服务水平,到2023年,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数量达到2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滑铁卢大学技术转移佛山创新中心、华南高等研究院(佛山)等平台建设;完善智汇+智能制造技术众包平台功能,打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积极对接科技部火炬中心,持续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等活动,搭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活动,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的指导和服务;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引导市场主体对专利进行科学布局;依托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佛山巡回审判法庭等,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四、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一)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提升产品与服务供给质量。支持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建立品质认定体系,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升级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实现内外销结合,并推动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畅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及专业机构等建设关键要素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依赖进口的原料、零部件、设备及技术,挖掘国内供应链资源,寻找国产化替代方案。拓宽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引导企业利用“春雷计划”,借助淘宝直播、天猫3D购等线上营销方式,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等大型展会活动,促进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同等条件下依法优先采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区内企业互相采购,促进配套产业链集聚。(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二)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握广佛全域同城建设机遇,主动链接广州大学城,导入高校院所优质人才团队、科技成果等资源;着力推动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联合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共建广佛同城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紧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契机,加强与深圳各大新型研发机构、虚拟大学园等创新平台对接合作。深入对接中关村等国内先进地区。争取引进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完善中关村“互联网+智能制造”国际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佛山智能制造(中关村)孵化平台等。稳步推进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联盟建设。深化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在陶瓷、铝型材等产业领域的协同合作。主动链接全球创新高地。联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瀚海控股集团、力合科创集团等,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以色列、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建设海外创新中心、海外联络处;积极参与或举办相关国际展会、交流对接活动,到2023年,引进35个海外创新创业项目。(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三)加强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分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引导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参与非洲、拉美等地基础设施建设,承揽重大工程项目;引导陶瓷、铝型材、家居等企业,到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设生产基地,有效释放优势产能;支持组建“走出去”专业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交流、金融支持、人才合作、风险防范、市场研究等全方位支撑。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和会展机构等交流合作,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举办的展览会、博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参加国际发明展览会等展会活动,有效汇聚优质资源要素。探索共建境外合作科技园区。把佛山高新区产能优势、园区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市场要素相结合,积极探索共建境外合作园区,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健全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友好合作交流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四)打造高效便捷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事权下放。市政府按照确有需要又能有效承接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地下放或委托市级管理权限,推动完善高新区“一区五园”行政审批体系;争取省级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在高新区先行先试;支持各园区结合实际,复制推广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到2023年,加快实现“高新区的事在高新区办”。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管委会—园区管理局—镇(街道)”包片直联挂钩企业制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建立良好的政企交流互通渠道,及时听取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和困难,支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政务微信等移动端渠道,提供“一直在线、贴身随行”的服务;加快建设佛山高新区智慧大数据平台,推动全区重点领域企业、人才、创新平台等数据融合、开放、应用,建设数字化“城市大脑”;试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五、打造六大产业地标彰显高新特色

(一)佛山创新灯塔社区。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方针,按照“山水胜境、科创核芯”以及大湾区创新发展“灯塔”的总体愿景,研究制定灯塔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规划、管理运营方案、项目入驻管理办法等。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模式,遴选、引入优质科技园区运营商参与灯塔社区运营管理。组建招商专班,聚焦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领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联合华为云等机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创新灯塔社区北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南海区人民政府,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重点项目工作局)

(二)聚锦科创园(含禅城千亩产业加速器)。

完善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佛山分中心、佛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分中心、佛山国家高新区(拓思)未来企业孵化中心、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孵化中心的软硬件设施配套。筹建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围绕总部经济、科技服务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路网、水网、电网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挖掘所在区域古村落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创空间、主题活动区等项目。配套建设医院、学校、托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23年,完成34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大江片区103亩土地合作开发项目,建成不少于23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并投入使用;未来企业孵化中心成功申报省级孵化器。(牵头单位:禅城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禅城园管理局;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

(三)南海千亩产业加速器。

按照“目标高定位、建设高起点、服务高水平、运行高效率”原则,研究编制千亩产业加速器建设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建设思路、建设内容与模式等。加快推进风梅岭、黄牛牯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研究制定项目入驻管理办法,围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引进一批瞪羚、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探索市场化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和企业加速成长服务机制,搭建专业服务平台,配套建设高水平标准厂房、中试生产车间等。到2023年,完成规划用地征地撤迁工作,首期8万平方米载体建成并交付使用。(牵头单位: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

(四)佛山顺德机器人谷。

按照“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集聚高地、全球知名的智能产业创新创业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产城人融合国际人文智慧高地”的总体定位,以机器人产业为核心,布局建设科技研发、创业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加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的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创业团队。加快推动北滘镇桃村工业园(首期)升级改造、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等项目建设。完善教育、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博智林联合政府、清华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到2023年,培育2—3家建筑机器人骨干企业,建成2—3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形成建筑机器人特色品牌。(牵头单位:顺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管理局;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

(五)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

加快产业区建设进程,推动智慧芯、荷兰穆勒科技、台湾亨叡股份、优易安信息技术、武汉大学空间信息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院、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产业领域,构建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体系,引入一批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完善居住、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物流、园区管理、交通等领域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到2023年,完成5G基础、云数据硬件投产以及应用场景的呈现,初步构建完整产业服务体系。(牵头单位:高明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高明园管理局;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

(六)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

加快解决土地规模及土地指标紧缺问题。着力推动日丰增资扩产、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扩容、省机器人协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水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之城”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新地标空间”的定位,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佛山高新区万亩创新平台,打造优势传统制造区、智能装备制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区、新材料制造区、生物科技及大健康区的“1+4”主导产业专区,引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机构等,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在大湾区有显示度的科创空间带。依托大同湖生态水系资源,融入广府、冠军、红色、儒家等文化要素,建设大同湖生态示范区。到2023年,完成5000亩土地开发建设。(牵头单位:三水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三水园管理局;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

六、加快推进五项改革创新举措

(一)探索新型产业促进机制。

建设一区五园产业协同招商和服务网络。搭建一区五园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招商架构,按照《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通过重大项目谋划,资源、要素和政策的匹配支持以及业务指导,各园强化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开展差异化精准招商,建立完善管委会、园区以及所在镇(街道)的上下联动、信息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开展重大产业招商和单打冠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培育服务。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IP”。聚焦智能家居、机器人、氢能源等重点产业链,调研区内外重点企业,了解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和场景需求;市、区联动,充分挖掘政府和城市的场景资源,设计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项目机会清单;制订应用场景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具体内容、实施计划等。试点打造产业创新共同体。支持主导产业领域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金融资本等,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成立产业联盟,组建产业基金,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赋能、资本赋能、人才赋能、运营赋能。常态化举办智能制造创新大会。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打造集聚智能制造产业资源、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合作交流的开放式平台,塑造佛山高新区智能制造特色品牌。(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二)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落实“市统筹、区建设、齐分享”的机制体制安排,以及“三专、三不变”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强化佛山高新区管委会统筹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总体形象、开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优化完善各园管理局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属地建设发展主体责任,激发各园发展动力与活力。研究制定绩效激励实施方案,推动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绩效管理,激发高新区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三)深化建设运营市场化改革。

借鉴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平台公司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完善投融资功能,深度参与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利用、资产经营管理、产业投资、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支持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与佛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园总部园合并运营,加快建设中国(佛山)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广东省创新药医学转化研究院等,打造“大火炬园”;探索赋予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统筹、管理、服务区内孵化载体的职能。支持平台公司上市融资。(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国资委、金融工作局)

(四)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加强创业投资引导。支持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等设立双创基金,重点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建立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创新创业团队回购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所持股权的机制。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设立银行跟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缓释资金池;鼓励银行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融资评价体系,提供以关联企业从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的融资服务、以协商估值和坏账分担为核心的商标质押贷款服务、仪器设备信用贷服务,探索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产品;鼓励商业银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围绕科技型企业的需求设计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政策协同机制。深入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为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捷通道。(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金融工作局,人行佛山市中心支行、佛山银保监分局、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

(五)争做绿色发展排头兵。

加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围绕十大智能制造产业链,制定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技术与装备淘汰目录,推动各产业链技术装备升级;设立绿色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强化智能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等领域关键核心绿色技术的研发;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遴选认定,给予一次性认定奖励;制修订重点产业链绿色技术标准,明确绿色技术关键性能和技术指标;强化产品能效、水效、能耗限额、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园区绿色升级。持续开展智能工厂认定及资助工作,到2023年,认定智能工厂数量达到24家;落实省、市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惠企政策;支持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协同运行平台等推广应用;加快推动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项目建设;实施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改项目;加快5G、NB-IoT、IPv6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应用;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与隐患排查;建立一批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养老等新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佛山高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将统筹协调推动本行动方案的执行作为“头号工程”。各单位要对照行动方案,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组建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为佛山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本方案二至六部分涉及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

(二)充实干部队伍。

把佛山高新区作为培养、考验、发现干部的重要平台,选拔懂市场、懂创新、懂新业态的精干力量投入到佛山高新区建设发展工作中。选派佛山高新区优秀年轻干部到科技部火炬中心、市直相关部门跟班学习,砥砺品质、增长才干。邀请新经济、高新区相关领域专家不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创新思维和意识。(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三)加大财政支持。

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关于推动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统筹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专项资金及其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积极争取国家、省的专项资金向佛山高新区倾斜。加强财政预算与行动方案实施的衔接,全面做好行动方案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四)加强土地保障。

各区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给所在区内的高新园区。市级每年下放一定用地指标给佛山高新区管委会,用于支持五园科技创新与产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与“三旧”改造,打造若干“摩天工厂”,推动“工业上楼”。探索开展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示范。(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五)强化政策研究。

围绕“双链”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金融、绿色发展、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方面,研究制定精准有力的专项政策措施。定期开展政策评估,及时清理、修订、整合和废止相关政策。联合社会智库成立创新政策研究机构,围绕佛山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牵头单位: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委政研室,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六)做好考核评价。

充实火炬统计人员队伍,加大培训和激励力度。委托市场化专业机构,提升统计工作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结合本行动方案,完善佛山高新区“一区多园”创新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结果纳入市对各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向各区通报;对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园区,约谈园区所在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各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各园管理局)

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文来源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