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20-11-13 17:48:46 阅读量:1682
分享:

4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三明市绿色金融发展,建设三明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助力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立足三明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支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制定“十四五”期间三明市碳减排路线图,建设绿色、低碳、创新型城市,探索净零碳排放,打造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可复制、易推广的试验区模式,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发挥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优势,规划产业低碳转型路径,重点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特色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产业、绿色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园区发展,全力建设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的新三明,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三大目标”:

(一)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快速发展。到2025年,形成组织体系完整、政策支持有力、基础设施完善、产品工具丰富的绿色金融体系,并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领域,建立健全资金渠道多元、金融服务有效、健康可持续的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

(二)绿色金融改革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三明市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公司达到4家以上,绿色融资余额年均增速不低于20%,到2025年各类绿色融资余额达到500亿元以上,其中绿色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

(三)绿色金融改革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色经济占比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超额完成治水、治气和节能、减排、降耗等省定目标,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比例99%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大于9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大于91%,生态质量走在全省前列,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1.创新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利用绿色金融服务传统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支持建设创新型的节能减耗、低碳循环、安全生产的现代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链和绿色低碳循环工业示范园区。结合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工业产业(项目)绿色化改造,建立绿色供应链,全面提升改造厂区环境,打造以三钢集团为代表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全力支持三明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高端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基地、氟新材料绿色产业基地、稀土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绿创贷”、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技改基金等产品。积极向上争取政府专项债额度,支持三明市绿色园区改造。(省级支持单位:省工信厅、财政厅、文旅厅、发改委,福建银保监局,相关金融机构)

2.创新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产业优势,通过贷款贴息、专项基金等方式,撬动更多绿色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投向特色现代农业,支持绿色农产品生产、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国家农村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探索“绿色企业+绿色金融”模式,重点推进蛋鸡、茶叶、蔬菜、水果、花卉苗木、淡水渔业和食用菌等7个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推动保险机构拓展农业保险品种,积极开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新技术应用、休闲农业等领域保险产品。(省级支持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财政厅、文旅厅,福建银保监局,相关金融机构)

3.创新推动绿色文旅康养产业做优做大。以“生态+”为主线,发挥“林深水美人长寿”优势,坚持“一县一品”差异化发展路径,积极争取发行专项债,整合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推进全域绿色文旅康养全产业链发展。利用“9·8”投洽会、“11·6”林博会等平台,吸引更多社会金融资本和产业项目招商,培育培训研学、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等康养业态,持续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到2025年,争取建成、运营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2个以上,培育省、市级森林康养龙头企业20家以上。(省级支持单位:省林业局、文旅厅、商务厅、发改委、财政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相关金融机构)

4.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发挥三明市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和可率先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优势,积极规划三明市中长期能源、交通、建筑净零碳排放,制造业接近净零碳排放的发展路线图。围绕建设全国第一个净零碳排放城市的目标,加大对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低碳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的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创新绿色建筑开发贷、合同能源管理抵押贷、绿色建筑按揭贷等业务,探索绿色建筑性能保险、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险等产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加快推进餐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投产,努力构建从垃圾分类到垃圾收运再到垃圾区别处置,最终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原生资源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省级支持单位:省发改委、住建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相关金融机构)

(二)创新完善绿色融资体系

1.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加快完善林权市场化配置与交易定价机制,鼓励银行业机构大力推广“福林贷”、“快农贷”、“林权抵押按揭贷”等金融产品,积极开发叫得响、有实效的绿色信贷产品。探索将符合规定条件的资源类(包括林权、农村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环境权益类(包括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知识产权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纳入可抵质押物范畴,建立“资产+”绿色融资模式。落实绿色项目多层次银担分险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高绿色融资担保业务比重和加大增信支持力度,提高绿色信贷担保率。(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厅,相关金融机构)

2.加大绿色债券发行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优先用于传统生产方式和技术的绿色化升级改造,以及绿色公共交通设施、文旅康养产业项目等。支持市政、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源、城市公共交通、社区改造、节能环保等绿色基础设施项目运营主体,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行以绿色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力争到2025年累计发行绿色债100亿元以上。(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发改委,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相关金融机构)

3.推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制定“一企一策”上市辅导方案,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力争到2025年三明市绿色企业上市公司累计达4家以上。支持相关林业上市企业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省财政厅、林业局,相关金融机构)

4.探索多种形式环境权益交易。加强对用能权交易企业的监督管理,持续推进用能权交易工作,动态跟踪交易主体变更、合并、分立等重大变化情况。全面落实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排污权质押贷款,增强排污权流动性和融资能力。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强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碳汇经营管理。探索设立林权交易平台。(省级支持单位:省生态环境厅、工信厅、林业局、金融监管局,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相关金融机构)

5.发展绿色保险投资和服务。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绿色项目,引导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股债结合等多种形式投资绿色低碳产业、特色现代农业和文旅康养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广重点园区整体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模式,力争到2025年实现三明市园区投保全覆盖。创新推出“水质指数”保险,建立三明市“水质预警”快速响应联动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引导保险机构探索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将保险费率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挂钩,发挥费率杠杆调节作用,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省级支持单位:福建银保监局,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工信厅、商务厅、林业局,相关金融机构)

(三)创新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1.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三明市各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向省行、总行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到2020年底三明市主要银行机构绿色金融事业部(业务中心)全覆盖,到2025年设立10家以上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规划建设三明生态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引金入明”,吸引更多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落户,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在生态新城设立分支机构。探索设立ESG股权投资基金。(省级支持单位: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金融监管局,相关金融机构)

2.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企业和项目识别体系。因地制宜制定三明市绿色产业、企业和项目认定办法,采取绿色分类贴标等方式,多维度设定认定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地方性绿色融资统计标准,完善绿色融资考核指标统计体系,统一统计口径,扩大绿色融资指标统计覆盖面。建立绿色产业、企业和项目数据库,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定期推介给各金融机构。(省级支持单位: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发改委、工信厅、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金融监管局,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

3.建设线上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依托省“金服云”平台,支持建成具有三明特色的绿色金融云平台。引导绿色产业企业在“金服云”平台注册,到2025年绿色产业的企业注册率实现全覆盖。完善平台绿色要素和功能,植入各类相关功能和数据,实现银企信息对称共享,尽快实现政银企网上对接和银行机构线上抢单、绿色产业项目奖补政策线上申报等功能,打造便利化融资平台,切实提高绿色贷款覆盖面、可得性。设立三明市绿色金融服务中心,负责建设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运营三明绿色金融云平台。(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兴业银行,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省工信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市场监管局)

(四)创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

1.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引导机制。支持三明市申报“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绿色信贷、绿色票据纳入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优先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制定三明市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奖补方案,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用出成效。(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财政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

2.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考评机制。将绿色融资规模纳入三明市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办法,并大幅提高权重,综合考核金融机构在绿色产品创新、绿色融资规模、绿色信贷优惠利率、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的成效,强化考核导向和考核结果运用,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相关金融机构)

3.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经济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建立绿色金融风险研判、预防、调整、化解机制,推动“政司银企”联动,有效防范化解绿色金融风险。设立风险资金池,建立“政银担”、“政银保”和第三方机构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模式,对绿色产业、企业和项目融资产生的偿付风险予以分担补偿。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加强对客户环境风险的动态评估,加强项目环境效益与成本分析,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公开披露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稳妥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促进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省级支持单位:省法院,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省金融监管局、财政厅,相关金融机构)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三明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三明市成立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小组,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具体推进三明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三明市发挥好主体作用,建立分阶段推进和年度报告制度,定期总结经验、通报信息、跟踪监测,并全力落实好评价考核等相关工作机制。改革试点过程中涉及重大政策突破事项,根据“一事一报”原则,按程序报批后实施。(省级支持单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扶持力度。省级财政、发改、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积极向中央争取政策资金并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对三明市绿色金融发展工作予以倾斜支持。三明市各级财政加大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助力绿色产业重点企业和绿色项目发展。(省级支持单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三)强化人才支撑。三明市深化与国内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合作,培养一批具有金融和绿色生态技术知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专家智库,聘请绿色产业等相关专家提供决策咨询;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绿色金融专业培训和人员交流。(省级支持单位:省金融监管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委人才办)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本文来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