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研究同意,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闽政〔2020〕1号)。
现对政策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做强做优做大产业、突出龙头品牌带动、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建立完善园区标准化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实施考核评价8个方面,提出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并提出我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南,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明确工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到“十四五”末,力争打造3个超万亿产业、3个超8000亿产业,形成20个以上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60家以上,其中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企业(集团)10家。
(二)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强”主导产业部分提出电子信息与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食品与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培”新兴产业部分提出要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谋划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推动制造业与一产、三产融合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延伸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优”传统产业部分主要突出“机器换工”,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装备数控化水平,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融”数字经济部分提出要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融合和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突出龙头品牌带动。持续实施百亿龙头、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带动形成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在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提升质量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具有领导力或影响力的“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福建制造新名片。
(四)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制定完善亩均税收、投入产出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分类提升,对亩产达标企业,在用地上优先保障;对亩产不达标企业,制定差别化用能、水电价、排污及改造提升等政策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土地,对低效工业用地要通过合作重组、联合招商、收购储备等方式“腾笼换鸟”,促进土地资产处置。
(五)建立完善园区标准化体系。推动工业(产业)园区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以及“三线一单”等有机衔接,严格落实环境监管要求,支持园区依法依规扩区升级,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升级。建立园区标准化体系,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引导工业(产业)园区从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园区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建设,改造提升为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标准化工业(产业)园区。
(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服务实体力度,省级技术改造投资基金、PPP基金、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省地方产业基金、专项债券等倾斜支持重点工业(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园区企业发展,整合省直相关部门约4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园区的基础设施、创新研发、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
(七)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并完善园区与属地政府管理体制,理顺园区安全生产、环保等社会管理职责,优化园区管委会管理体制,促进内部扁平化管理。鼓励推广“园区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模式,由专业公司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市场化运作开展招商引资、厂房回购、专业化服务等。
(八)实施考核评价。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试点标准化建设的工业(产业)园区实施考核量化评价,省级财政安排1亿元,对考核评价优秀的试点园区按正向激励机制给予一定奖励,在专项债券、专项资金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附件
福建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南
一、规划布局科学
工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有机衔接,落实“多规合一”。每个园区应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用地集约。园区内形成1~2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定位清晰,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基础设施完善
加大工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组织实施园区改造提升工程包,园区实现“七通一平”。供水、供电、通信方面,能够保障园区内企业的基本需求;道路方面,园区内道路可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需求和交通安全,并形成闭环;安全方面,建立安全管理应急平台,健全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能够实施安全生产与应急一体化管理;环保方面,建成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入园企业能够方便接入市政管网,且雨污分流,按规划要求建设完善危废、固废集中处理设施;场地平整方面,可基本满足项目落地施工条件。
三、土地利用集约
试点园区核准土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比例超过50%。按照“一区多园”整合的园区,可统一计算。园区内工业用地容积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业工业(产业)园区工业用地容积率参照《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四、投入产出高效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试点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工业用地亩均产值达到250万元/亩以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试点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工业用地亩均产值达到300万元/亩以上。试点园区的R&D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园区内新落地项目产出指标,按照当地产业投入与产出控制指标执行。按行业类别,投资强度、税收强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保符合相关规定,能耗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五、生产生活配套
加大教育、医疗、住宿、商贸、文体、社区服务等方面投入,园区具有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具备科研、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功能,满足园区职工基础的就学、医疗、居住、消费等需求。
六、管理服务高效
具有完善的管理服务组织体系,成立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招商团队,实行市场化运作,承担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投资运营、专业化服务等功能。建设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培育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探索服务不出园区,为项目落地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健全社区组织,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培育创新中心,建设公共研发检测平台、行业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等初创孵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成为面向工业(产业)园区产业工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入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专业创投和风投基金公司,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对接企业投融资需求。
七、标准研制一流
工业(产业)园区内企业具有行业特色、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建立科研成果向标准同步转化机制、创新技术与标准推广运用机制、标准实施与效果评价长效机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积极承担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以及国际、全国、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争取更多标准“话语权”。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