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为产业园区注入新“血液”、增添新“动力”,近期,河源市出台了《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5000亩的目标,并制定分类处置措施和出台11条激励政策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自行升级改造积极性,加快推动产业园区“自我革命”,提升产业园区用地综合利用水平,带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挖潜力增效率,缓解用地存量不足
近年来,河源大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优质项目需要更多“落地”空间。与此同时,受用地政策收紧影响,河源建设用地后备资源日渐匮乏,一部分已入园企业粗放、低效用地,导致土地资源错配、低配。
2020年7—10月,河源市自然资源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市产业园区现状航拍摸查工作,以摸清产业园区土地存量总数和可盘活提升空间。经摸查,河源产业园区存在较多低效用地,其中可盘活存量11625亩、可整治提升5370亩,合计近1.7万亩,相当于省2019年下达河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3.8倍。
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大力倡导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实施增存挂钩政策,将盘活存量作为安排新增用地指标重要因素。为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河源急需向低效存量要发展增量,以提升产业园区土地利用质量效益。
分类施策整治,加快盘活存量用地
依据产业园区用地存量产生原因,本次行动将产业园区存量土地资源分为批而未供产业用地、供而未用产业用地、低效产业用地、可提升产业用地四大类用地,分类制定盘活整治措施。
对批而未供产业用地加快形成“净地”出让,针对难以实施征拆项目申请撤回批文或作失效批文处理,将土地相关指标优先调剂所在园区使用。
针对供而未用产业用地,以征缴闲置费、收回土地或依法转让、合作开发或交回收储等方式盘活。
对低效产业用地“腾笼换鸟”,引导和协助企业进行“工改工”转型升级,并对高能耗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差别用能政策。
对可提升产业用地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市场主体自行升级改造,同时提高准入“门槛”,防止“退低进低”。
出台激励政策,加快促进高质量发展
支持升级改造
通过不征收土地价款、允许分割登记、放宽配套比例、发放财政资金奖等政策,全面激发企业自行升级改造动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区“工改工”升级改造,形成改造合力。
鼓励自行交回
针对无意愿继续投资或改造项目,鼓励企业整宗或分割自行交回土地使用权,收回后将其重新纳入土地储备库。
提供金融支持
支持国有企业向银行机构申请并购融资,然后通过升级改造、挂账收回重新出让等方式实现企业收购土地经营收益,并按约定偿还银行资金。
加强管理保护
积极探索以地入股、政府统租统建、“货币+物业”等新方式,加快产业园区留用地兑现,科学划定产业用地保护线,落实“占一补一”。
下一步,河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类处置”原则,全面推进河源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分类分批、分阶段完成第一年度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7850亩目标,坚决打赢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战,促使有限土地承载更大、更优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效益。
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