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临港新片区怎么干?推动78项制度创新任务落实落地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1-01-28 17:40:52 阅读量:489
分享:

1

在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推动78项制度创新任务落实落地。

那么,新片区今年具体要怎么做呢?在日前临港新片区举行的第一季度工作会议上,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部署了2021年临港新片区工作要点。

2021年,临港新片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安排是: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其中,产业投资增长50%以上;税收总收入力争增长20%;生产总值增长30%左右。

持续打造开放新高地

在制度创新方面,临港新片区今年将进一步推动“五个自由”。

投资自由方面,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争取在电信、教育、卫生、文化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争取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取消许可和审批,试行备案制。

贸易自由方面,先行先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和推动扩大跨境服务贸易非“当地存在”的适用范围。

资金自由方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资金使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在分账核算单元内放开非居民贷款用途限制及放宽跨境并购贷款限制。

运输自由方面,继续推动外轮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船舶法定检验、航空中转集拼、航运补给、航运指数衍生品等政策制度落实落地。

人员从业自由方面,进一步提升境外人才出入境便利水平,实行境外人才专业资格单向认可,并扩大资格清单。

数据快捷联通方面,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试点生产、研发领域数据跨境流通,推动至少2个以上重大试点项目落地开展业务,加快推动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突破口的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启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争取立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税收政策和制度方面,加快推动国际运输船舶有关增值税退税政策、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落地实施;探索离岸贸易、离岸金融、自由贸易账户等税收政策落地;争取扩大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行业覆盖范围。

在重点领域推动制度创新。试点取消民营医疗机构大型医疗器械配置许可,试点生物医药研发、制造用货物进出口承诺制。

积极争取实现“国外已批准使用国内尚未上市的抗肿瘤新药在临港新片区医疗机构内定点使用”等重大政策突破。

争取部分再制造件产品按照新品实施进口管理;允许高技术含量的再制造产业相关的原料旧件进口;允许在围网区外开展半导体保税检测。

争取允许外资从事文物拍卖试点政策。

探索更加开放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进一步放宽口岸电子签证申办事由限制,建立口岸电子签证系统和邀请单位动态管理机制,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探索进一步放宽境外人员在新片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限制,对专业资格认定实行国家和地区的单向认可清单制度,并扩大单向认可专业资格清单。

营造体现最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探索推出一批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事项或豁免审批情形,全面扩大“告知承诺制+容缺后补”试点。推出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研究梳理第三批下放事权清单。

在新片区全面实施“一业一证”和“证照联办”,推动一批证照落地并形成应用案例;完善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和配套机制,探索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试行“以测代验”,引入第三方评估评审结论代替审批,完善水电接入和验登合一“一件事”办理机制。

全面实现“线上申报+线上咨询+线上受理审批+线上发证”的全程网办业务流。

争取临港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研究梳理第二批调法调规事项清单;加强地方立法研究,研究制定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

引入第三方开展评估审查;建立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有违公平竞争问题的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仲裁、调解等机构。

建立以一体化平台为载体的风险防范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临港新片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制定《临港新片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基于信用评价体系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深化“互联网+监管”。

以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智能监管为基础,逐步推动重点领域和特殊领域的业务数据对接、落地以及风险防范应用场景开发。

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探索建立区外企业“一企一策”制度,扩大特殊政策覆盖范围。

争取围网区内跨境电商仓库视同前置海外仓管理,推动扩大保税维修产品目录等若干保税类功能性政策出台。

建设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争取国家和市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开展大宗商品离岸交易等各项离岸业务。

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保税船供、保税检测维修、生物医药创新等平台功能,积极搭建跨境研发、跨境数字贸易、跨境资产交易等新型功能性平台。

持续打造战略增长极

加速前沿产业集聚壮大。持续加强招商,促进投资落地, 确保前沿产业招商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额1500亿元以上,已建成楼宇去化率达到70%,已建成园区厂房90%投入使用。

加快“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建设,全面启动“信息飞鱼”建设,完成市级特色园区申报创建,争取国家级示范基地认定,完成30万平方米研发楼宇建设。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研发和转化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标杆企业、创新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备“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

着力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持续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直销银行、合资理财公司、外资证券公司、头部融资租赁企业等重点项目落地;争取上半年内完成临港新片区资产配置母基金设立并对外投资,吸引更多天使投资、VC、PE机构集聚。全年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总数100家。

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推进相关税收政策突破,引入并集聚再保险机构、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中心。

推动滴水湖金融湾办公及商业部分正式开工,地上地下施工总面积不低于30万平方米;加快“滴水湖金融湾”扩区;推进西岛项目开工。

积极争取国家外汇局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实施“白名单”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对“白名单”企业办理跨境结算真实性审核由事前审核转为事后核查。

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首批试点;推动临港城投在上交所首次发行债券。

出台企业上市挂牌支持政策,建立临港新片区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全年实现区内企业上市3-5家,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超过150亿元。

大力推动贸易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配件)、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建设。

出台实施总部经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等各类总部企业,培育有创新活力的成长性总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年内新增总部企业不低于7家。

持续打造城市样板间

完善综合交通设施体系。两港大道完成快速路改造,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建成投运,配合推进S3和G228公路建设、力争两港快线年内开工。

加快推进Y4路、X2路等主、次干道和顶尖科学家社区等配套道路建设。

推进中运量T1示范线实现试运营,同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按需发展定制公交,线网密度提高6%,站点覆盖率增加6%;推进X2路等公交停保场开工建设,新建公共绿地公共停车场。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施滴水湖核心片区公用设施改造、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年度完成约1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饮用水改造示范区;供排水接入实现一站式办理和供水免费接入试点。

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工程、水利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分类推进固废处理,建立高标准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5G室外信号覆盖率,重点推进5G室内信号精准覆盖,全年新增建设5G基站500个。科学部署图像、监测、传感、控制等感知终端,全年新增布局1万个。

推动商文体旅融合发展。确保申港大道、临港大道社区商业综合体,滴水湖地铁站下沉式广场商业等一批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确保泥城万达广场、陆家嘴广场商业、港城广场二期商业等年内开业,全年新增开业商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加强社区商业布局,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成立临港新片区商业联盟,启动并完成社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制订社区商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年新增生鲜超市及便利店、自动售货机、流动餐车等社区商业网点约50个。

推进一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影视工业4.0和数字影视工业基地项目拿地开工;上海天文馆开馆、耀雪假日广场(南区)开业;海昌总部办公项目和海昌商业文旅项目落地、开工;交通博物馆及配套等项目完成选址,争取年底完成土地出让。

临港新片区足球训练基地项目年底完成结构封顶;星空之境商文体旅综合体项目落地并力争年底开工建设;配合完成上海帆船帆板水上运动中心选址及立项;配合完成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前期研究、选址论证,并择机启动土地储备等工作。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及12所已开工学校高品质建设,推动10所公建配套学校、金桥临港教育综合体、耀华民办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推进3所公建配套学校竣工交付、协调2所学校竣工验收,研究启动五四学校改扩建、奉贤公办高中项目。

加快推进2个区域医疗中心、1个精神卫生中心、1个公共卫生中心,以及书院、四团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早启动,实现成熟项目开工。

引进上海中学国际部办学点;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

持续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挥顶尖科学家论坛溢出效应,加快引进落地科研机构和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统筹推进顶科社区一期1.1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建设,加快首发会议综合体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落地,推进科创城区域“创新晶体”和“创新魔坊”全面投用。

培育科创型项目(企业)100个以上,新增认定不少于6家新型科技创新联合体及研发和转化功能平台;积极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国内龙头企业在临港设立研发中心。

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支持技能人才落户,修订扩大技能人才引进目录,推动目录外行业代表性企业加快自主评定;在现有居住证积分专项加分基础上,探索针对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新片区着重引进的人才群体实行梯度化加分政策。争取南汇新城进一步放松国内人才落户政策。

开展新片区境外紧缺人才常态化认定工作;试点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政策;推进临港新片区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相关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创新完善移民融入服务体系。

持续增加住房供应总量,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新增住房开工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力争新增可供应房源商品房1万套左右、各类保障性住房1万套左右。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本文来源 上海浦东门户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分享:

相关阅读

报告分类

热门阅读

推荐园区

前瞻服务

  • 产业研究

    市场洞察 + 趋势研究 + 全球投资机遇 + 战略规划

    • 行业研究报告

    • 月度监测报告

    • 行业决策内参

    • 专项市场调研

    • 政府专项课题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行业投资发展研究

    • 投资可行性研究

    • 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 产业链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服务热线:400-068-7188

  • 产业规划

    「招商前置」规划法 + 独有「园区招商」大数据库

    • 区域经济规划

    • 新区开发规划

    • 产业园规划

    • 城市更新规划

    • 产业生态规划

    • 概念性规划

    • 投资选址规划

    • 政府决策咨询

    • 空间规划建议

    • 产业招商落地

    产业规划服务热线:400-639-9936

  • 招商规划

    招商图谱 + 项目包装 + 智慧招商系统 + 精准对接

    • 精准意向投资项目引荐

    • 产业招商政策编制

    • 项目评估/尽职调研报告

    • 招商推介活动

    • 招商项目包装

    • 重点项目实地考察

    • 产业图谱编制

    产业招商服务热线:400-639-9936